中国和韩国的造船能力,韩国造船“世界第一”,为什么不是中国的对手?

2020年4月份,我国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才算是第一次打破了韩国垄断,拿下了卡塔尔石油公司200亿人民币的LNG船订单,但算起来不过10多艘,要知道卡塔尔石油公司这一次给出的订单是200艘,其余180多艘都给了韩国,给中国10多艘。并且,纯粹是看在中国每年向卡塔尔进口了大量的LNG,要给中国造船业一个面子,而且沪东中华还给出了极低的价格。尽管这船是高符加值的船(造一艘产值利润抵三艘)但技术含量是世界造船业中最高的,没有之一,且运输中船表面温度绝对不能超过30摄氏度,稍有不慎,运输中引发泄漏,其爆炸威力要高于一颗核弹的)第一,该船要求在-163摄氏度低温下运输液化气,对货舱围护系统工装平台设计,有着非常精密而严苛的要求,这也意味着要求造船公司对相关方面有足够长期的科研观察和数据积累,而在这方面我国造船业的积累年限,远不如日韩,更不如欧美。由于在制造焊接船体时,要求温湿度控制气流分布绝对均匀,整个船体温差要求几乎是绝对垣温,因此要求除湿机主要非常节能,而且实现高效而精密的温度控制,从而确保殷瓦钢不易损坏,遗憾的是相关设备中国还未能研发出。其次,预舾装过程中对精度具有很高的要求,制造完成后要确保船体结构的准确契合度,而这一块还是中国造船业的短板。由于,LNG船在航行期间,液化天然气不可避免地会自然挥发一部分,造船的技术要求实现采用锅炉燃烧挥发出来的气体为LNG船提供动力,而且要求损耗的液化天然气要极低。而韩国在损耗上只有中国第三代技术的十分之一。之前的2017年,我们仅造了一艘,造船周期是韩的2.5倍,同样吨位的船,船体自重要多出韩12%,却找不出原因,光这二项,就把利润空间给耗尽还不够,而同样的排水量,你造的船自重大,也使船东不会订你的船。造船不是算总吨位,要看到其的高科技、高符加值,高利润。要想进步就必须有承认别人在那里比你先进的勇气。别为总吨位比人家多就沾沾自喜,把接到十条LNG船作为起点,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去赶超,这才是根本

全球“造船之王”易主!2021年,韩国新船订单1735万CGT!中国呢?

海洋经济长期被发达国家占有。贸易愽易在美方联合发达经济体,对中国的围堵,加上美元印刷品的泛滥,我们为了防范成被印刷品的洗劫,有所限制出口货物。而这些年来经济严重下滑的韩国,因此拾个漏,但不一定是好事。

韩国造船技术那么厉害,为什么不造航母?

世界上船舶制造业前三的是:韩国、中国和日本。中国的造船技术世界是可以看得见的,不管是民用船只还是军用航母,中国都拿得出让世界叹为观止的成绩。日本作为二战时期拥有航母的国家,虽然现在不出太多的成绩,可是他的造船技术也是在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最让人不能理解的就是韩国,他的船舶制造业在全世界排名第一,船舶出口数量和吨位也是在世界上排名第一,可是他却造不出一艘属于自己的航母,这样人就感到很好奇了。沐风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这其中的缘由。

中国和韩国的造船能力,韩国造船“世界第一”,为什么不是中国的对手?

我国造船工业世界第一说法不严谨,造了世界一半的船,有成本和数量优势,质量还有差距,邮轮就造不了,当然这也不丢人,大型邮轮只有欧洲的四家造船厂能造。

装饰和设计是硬伤:邮轮号称造船领域技术含量最高的,航母也比不了,主要难点不是船体、机电设备这些,内装成本占邮轮的60%以上,档次越高占比越高,简单想想一个个十几平米的“小窝”紧紧相连,每个小窝里能住四个,人口密度得有多大,如何让小空间舒适实用、如何逃生、如何降噪、如何防火、如何通风。大家都是去享受度假生活的要求档次吧,而且海事机构对所有的装修材料都要求有船级社的认证。

一艘邮轮的内装相当于几个五星级酒店的工程量,而且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国内装饰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出很高要求。

中国和韩国的造船能力,韩国造船“世界第一”,为什么不是中国的对手?

日本在邮轮上栽了跟头:2011年日本三菱重工低价抢了两个大型邮轮单子,缺乏邮轮建造经验,主机在验收时多次故障,降噪也被返工,最后均延期交工,损失高达24亿美元,日本号称造船工业最发达的国家,2016年10月宣布放弃10万吨以上级别的邮轮的建设业务。

产业链都在欧洲:欧洲包揽了全部大型邮轮建造,配套生产也分布在欧洲,中国若另起炉灶,开始几艘船避免不了从欧洲运零部件,成本得多高,目前中船集团与世界最大的邮轮公司嘉年华集团、最大的邮轮建造商芬坎蒂尼达成合作,要在中国造4艘13万吨左右的邮轮,能不能赚钱、能不能按期交工都不重要,能造出来就是胜利!

我国对于邮轮建造是非常重视的,与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共同视为高端装备升级的重大项目。

邮轮市场:亚洲目前占世界邮轮市场份额的20%,中国占亚洲的40%,且增速最高,市场潜力最大,应采用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尽早实现邮轮的国产化,降低采购成本,邮轮建造技术中的40%可用于其他船舶,60%可用于城市综合体,而且整个庞大的产业链对经济的贡献不可小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