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与上月持平;美国6月ISM制造业指数为51.7,逊于5月前值52.1,刷新2016年10月以来的32个月最低;欧元区及其主要经济体6月制造业PMI为47.6,低于5月份的47.7;德国6月制造业PMI指数为45;日本6月制造业PMI初值49.5,前值为49.8。
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PMI不是下滑就是处于荣枯线之下,说明了几个主要问题:1、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制约了全球经济发展;2、全球制造业发展处于瓶颈期与产业升级期;3、美欧等发达国家的过度金融化导致实体经济投入过低;4、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剧与全球产业的再平衡等。
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制约了全球经济发展
由于美国不断扩大贸易摩擦规模,并将贸易摩擦向科技领域与汇率领域延伸,美国掀起的贸易摩擦明显转为贸易战,这严重干扰了国际贸易与全球经济发展增速,预计影响今年全球经济下滑0.5-0.8个百分点左右,这对全球制造业会带来非常明显的负面影响,因此全球制造业普遍呈现不景气特征,大多数重要经济体制造业PMI都处于荣枯线之下,制造业处于萎缩的情况。
二、全球制造业瓶颈与产业升级
由于网络、信息、数字等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5G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全球制造业正处在一个更新换代的过程,这使传统制造业的发展遭遇瓶颈,竞争力下降,在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与效率核心转变的过程中,传统制造业的鼎故革新过程也就决定了一些传统制造业的逐步下滑与淘汰,这也影响了全球制造业PMI的增长。
如中国制造业过去粗放型发展,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了解决资源短缺、高污染、高能耗等问题,中国在逐步提升绿色制造业,再加上中国的制造业的科技升级以及产业升级,这就必然导致一些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出现瓶颈。
三、美欧过于脱实向虚导致制造业投入降低
由于美欧低中端产业的外移,导致美欧经济的实体空心化问题比较严重,过分将产业集中在三产以及过度的产业金融化导致美欧对实体经济投入严重不足。资本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由于金融可以促使美欧国际资本快速扩张,因此美欧等发达国家的资本多在金融市场中空转,对实体经济的投入与研发资本严重不足,这也是导致全球制造业PMI下滑的重要原因。
四、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剧
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方面奋起直追,印度与巴西等国家紧随其后,这对全球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竞争力给予冲击,全球制造业竞争力的再平衡导致发达国家的竞争力有所下降,因此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PMI长期难以提高。
另外,由于美元长期中性偏强,导致一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通胀率偏低,这导致全球生产活动下降,进一步导致流动性下降,也是制造业PMI下滑的因素。
采购经理人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的“体检表”,是衡量制造业在生产、新订单、商品价格、存货、 雇员、订单交货、新出口订单和进口等八个方面状况的指数。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全球的贸易受阻,订单下降,企业不景气,生产活动下降,就业率下滑,库存上升,因此全球制造业PMI多处于荣枯线之下。
1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升至50% ,经济能否探底回升?
最近公布的1月份全球制造业PMI指数确实升高到了50以上,这代表着投资人对于远期全球经济的走势更加乐观了,但是这个数据并不能完全代表目前的经济形势,而且相对来说数据比较滞后,未来一两个月可能还会出现数据的波动,现在确定经济探底回升为时过早。
一、制造业PMI指数的升高不一定能够代表经济真实情况。
制造业PMI指数是制造业情况的前瞻性指标,它意味着投资者对于远期市场的态度数字高于50就意味着更多的投资者看好远期经济,并愿意为自己的制造业企业进行扩张性的投资。因此这个数据又被称之为经济的荣枯线。那么这一次全球制造业指数回升到50以上,就意味着远期经济的预期正在好转,有可能带来经济的复苏苗头。图为制造业pmi与gdp的密切相关。
不过制造业PMI指数的回升,并不一定真的是经济就变好了。
首先,PmI指数更加前瞻,不能反映即时的情况。
从2019年8月份开始,美国的制造业指数持续下行,连续5个月低于荣枯线以下,并且录得了2009年,以来的最低数字47.2。但是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就业数据依然良好,仍然维持在3.5%的失业率历史低点。也就是说制造业的持续萎缩并没有在经济上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图为美国制造业pmi2019年下滑情况。
这是因为PMI指数更多的时候是一个前瞻性的指标,也是一个预期值,是远期经济变坏的一个预警,但是不意味着经济现在就变糟糕了。而PMI的抬升也意味着经济未来变好的预期正在增加,却不代表经济现在就已经好转了。
其次,PMI指数有明确的时效性。
既然PMI指数是一个统计学的数字而不是实际数字,就意味着它的波动性会更加的大,比如说经济的好转与恶化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即便是经济复苏也需要时间。但是预期的变化却可能出现更快的过程,这只需要对前景更加有信心就够了。所以PmI指数往往可以更明确的反映统计当时的经济现状,也就是说能够更快的体现经济的变化,然而这个更快的体现是建立在它的波动会更加频繁前提下的,因此PMI的变化不一定直接指向经济立刻的好转与恶化。
最后,建立一个好转与恶化的趋势,需要更加连续的曲线。
我们知道在统计学上了解一个事物发展的趋势,是要看最近的趋势性的。这需要连续几次数据相互连接来观察它的曲线变化。1月份的全球PMI指数确实非常强劲,将过去一年以来的下行趋势画上了一个暂时的终点,但是这样的变化到底是持续下行趋势当中的一次暂缓还是持续复苏的一个开始,很难通过单次数据判断出来,依照一个数据判断经济筑底回升还为时过早。图为本次pmi数据波动较为突出。
此外这一次的数据还有很大的偶然性。
二、本次制造业PMI数据的回升有一定水分
全球制造业PMI数据的回升,实际上体现的更多是对经济推动更加强烈的发达国家经济指数。实际上能够推动这样制造业预期回升的基本局限在美国、中国和欧洲三个经济体。
从中国来看,虽然经济筑底回升的态势还比较明确,但是毕竟复苏的苗头刚刚开始强势复苏还需要时间。而欧洲最近确实经济下行的速度已经出现了平缓的苗头,然而却还没有开始复苏。全球制造业数据的强劲,实际上更多来自于美国1月份制造业PMI的迅速回升。
如上图,12月份美国制造业PMI录得47.2的10年来最低数字,但是在1月份制造业PMI,迅速回升达到了50.7,这样大的转变是从哪里来的呢?
首先这确实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因为在美国的假期,更多企业倾向于补充库存和进行临时的扩张,所以数据上确实有所体现。
其次,这与中美之间达成了第一阶段协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一方面,贸易争端的缓和让更多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减少,这提升了企业进行投资的意愿,提振了制造业PMI数字。第二方面,第一阶段协议包含了中美之间大量的订单,这些订单的确认让美国上个月工厂订单月率瞬间提升,大幅度超过预期,这也让制造业PMI的数字有所提升。图为12月美国订单数创造新低的情况。
因此可以说这一次的提升有一定的临时性因素,还不能反映整体的经济趋势,并且在未来还将迎来更多的冲击。
三、未来两个月内制造业PMI还将接受考验。
这一次全球制造业泛滥确实有明显提升,但是其中的偶然因素比较突出,并且这一次的数据是上一个月的预期体现还没能反映出来最近的经济趋势。而看目前的情况,在未来两个月内制造业的数据还有可能遭遇冲击,出现更差的结果。
首先,中国国内因素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冲击。
此前中国经济出现了明显复苏的苗头,但是最近中国国内的原因,让这样的复苏被暂时抑制了。中国经济整体受到了明显的干扰,处于一个下行的波动当中。除了本身对于全球制造业PMI的拖累以外,这还会带来通过全球产业链对全球经济的冲击。
比如说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来自于中国工厂提供的零件减少,直接导致欧美的汽车工业陷入到停工的威胁当中,在全球链的供给环境下,中国起到的作用非常明显,因此目前中国国内经济的情况很可能为未来两个月内全球制造业的数据产生冲击。
其次,中美订单数透支了未来一段时间的数据。
第1阶段的协议为美国带来了大量的订单,不过这样的订单是在协议签订之后迅速增加的,他预知了未来一段时间的可能贸易。因此相当于把近一段时间的经济利好集中在一个月的数据之上了,未来数据情况很难得到这方面的继续提升。
另一方面,第1阶段协议签订的只是订单数字,却有足够的豁免条款,即使这些订单在特殊条件下没有能够被履行,也依然会被记入协议之内。而在中国目前国情下,完成这些订单的履约实际并不容易,这也会对下一个月的数据产生一定的拖累。
第三,从整体数据上来看,经济的下行趋势仍然在持续。
即便是全球制造业的PMI数字有所回升,但是结合整体的趋势来看,曲线还是向下滑动的,这也意味着全球下行趋势仍然在持续当中缺乏经济触底反弹的证据。图为连续曲线向下波动情况。
因此,未来几个月内仍然有制造业PMI数据继续下滑的可能性,再加上本次数据对比其他数字较为强劲,所产生的对比会更加明显。因此这对整体市场预期的刺激也会更大。所以说,制造业PMI的数字在未来两个月内还会受到持续的挑战,很难确定经济筑底反弹了。
综上,虽然本次制造业数据有比较明显的回升,但是由于PMI数字的特殊性,以及本次数据有较大的偶然性,并不足以说明经济出现了触底反弹,还需要更多的观察。而未来两个月对于制造业数据的冲击仍然会出现。
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行情如何?
友友你好!用一句当下时髦的话来回答2020年的中国资本市场行情:”比去年差,比明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