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
4篇以张岱、武则天、孔明、苏武为主体的高考满分作文,构思不凡
如果学生对某一人物特别喜欢并且熟悉,那么就可以围绕某一人物来构思全文,这样更容易带入创作者的感情,更容易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更容易打动人。 当然,这需要积累,需要勇气,还需要不凡的构思能力。 下一次决心...
-
屈原列传节选原文及翻译(《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
屈原列传(节选) 【西汉】作者:司马迁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
-
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题)
1、用“|”给上文断句。 初 |权 谓 吕 蒙 曰| 卿 今 当 涂 掌 事 |不 可 不 学 |蒙 辞 以 军 中 多 务 |权 曰 |孤 岂 欲 卿 治 经 为 博士 邪 |但 当 涉 猎| 见 往 事 耳| 卿 言 多 务| 孰 若 孤| 孤 常 读 书| 自 以 ...
-
《六国论》的原文及翻译(六国论原文和译文)
《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作者:苏洵 苏洵(1009...
-
历史故事之三顾茅庐(三顾茅庐的经典故事)
东汉末期,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司马徽说:“此地有‘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多方打听,得知“伏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襄阳...
-
六国论苏洵原文及翻译(苏洵六国论赏析)
《六国论》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
-
三国最霸气的名言警句(三国里经典霸气的名句)
英雄人物必然会有豪言壮语,而三国豪杰们也不例外,不少人都有霸气的名言让听者难忘,下面就说一说几个比较著名的名言。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周瑜 这句话的来源于演义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
-
赤壁杜牧注释及翻译(《赤壁》杜牧译文)
【作品简介】 《赤壁》由杜牧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
-
孙权劝学文言知识点归纳(孙权劝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文学常识】 ㈠作者资料。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
-
刘备与诸葛亮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故事)
关于刘备与诸葛亮三顾茅庐的故事历史上有两种说法:1、刘备在司马徽、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之后,主动去拜访诸葛亮。2、诸葛亮先去见刘备,刘备再去拜访诸葛亮。我以刘备主动拜访诸葛亮的说法为准说说为什么会有三顾茅...
-
锦囊妙计的成语故事详细(成语锦囊妙计的故事)
锦囊妙计 锦囊妙计这个典故出自于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说的第五十四回中。 在三国鼎立的时期,刘备的蜀国占领了东吴的领地荆州。当时的东吴有一个大将叫周瑜,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
-
《过秦论》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过秦论译文)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
-
蒿里行原文及翻译(蒿里行注解)
原文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
-
最新疫情相关文言文阅读汇编(含全套答案及译文)
2019年高考的文言文阅读选材一反常态,开始旗帜鲜明地开始考查名人传记。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所以考查了三位“古代改革家”,那就是商鞅、贾谊、吴起,这些人物无论成败,都是改革的倡导者或者...
-
初中孙权劝学原文翻译(孙权劝学历史背景)
【出处】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三百万字。记事时间跨度1362年:从战国时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起,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止。它在中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