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
-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解释(古文金典: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原文 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
-
孟子公孙丑下原文及翻译(孟子公孙丑章句下原文及注释)
《孟子》系语录体著作,十四卷, 战国时代孟子与其弟子万章等编著,约成书于战国中后期。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以孔门传人自任,后世尊称为“亚圣”。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
论语的经典语录并翻译(论语经典名句100句翻译与理解)
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范围之中。 【评析与感悟】 一个人的学习与修养,应当有一定的志向, 有正确的目标与...
-
《孟子》原文 译文及注释(《孟子》原文及翻译)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孟子(约...
-
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孔子是我国 因材施教的教育家)
几千年来,教育的知识和工具一直在迭代翻新,但教育思想却似乎一直保持着恒久不衰甚至历久弥新的价值和魅力。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今天的我们就能更好地从被尊为“万世师表”的孔子这里受益。 作为传统中国教育的图腾级...
-
初中语文《论语》十二章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注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地是有才...
-
孟母三迁文言文解析(文言文孟母三迁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孟子①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②,其母曰:"此非吾所以③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④衒卖⑤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徒⑥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⑦揖让进退⑧之事,其母曰:"此可以...
-
吕氏春秋的原文及注释(《吕氏春秋》文言文翻译)
《吕氏春秋》 卷一·孟春纪·孟春 【原文】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1]。其日甲乙。其帝太皞[2]。其神句芒[3]。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4]。其数八。其味酸,其臭[5]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6]虫...
-
成语故事取长补短成语典故(取长补短 释义)
取长补短 【释义】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出处】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成语故事】 大约...
-
《论语》原文及注释(论语述而篇翻译及原文注释)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
-
韩愈的经典八首诗(韩愈最著名的10首诗)
韩愈,中唐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一代文坛巨匠,百代文人楷模。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被后人公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和同时代的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 能入选“唐宋八大家”,说明韩愈的散文成就得...
-
论语重点句子及其翻译(论语名句及解释)
备注1:积累一定的古文、诗歌句子,作文时善于引用可增强文章的文学底蕴。 备注2:《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汉书·艺文志》中有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
-
《论语》精华50句,只读一遍,获益终生!(论语精典句子)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今社会,仍具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慢慢感悟,细细品味。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聪明智慧的人喜爱...
-
体现孔子智慧的故事(哪些事体现了孔子的智慧)
01 满而不覆 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 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叹道:一切...
-
孟子全书注释译文赏析(孟子全书译文)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孟子·尽心章句上 莫非命也,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