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
苏轼方山子传赏析(方山子传解析)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
-
严先生祠堂记原文及翻译(严先生祠堂记赏析)
严先生祠堂记 ——范仲淹 先生,光武之古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
-
学记三则翻译和原文(学记三则译文)
选自《礼记》 原文一:论述教与学互相促进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尽管有味美可口...
-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兰亭集序赏析)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1、岁在癸丑:古代用干支纪年,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为癸丑年; 2、暮春之初:指阴历三月初三; 3、会:集会;永和九...
-
最难看懂的文言文(比较著名的文言文有哪些)
过去,“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曾是很多家长学生奉为真理的口号,但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各项改革,以及《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落地开花,“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为王”等说...
-
古文观止经典篇目赏析(古文观止短篇10篇)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是一部供私塾使用的文学读本。书名“古文观止”的意思是“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古文观止》...
-
作文素材热门话题
01 毅力/坚持 话题:“成功来自勤奋”“学习成就天才” 素材: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
-
《滕王阁序》原文和译文及注释(滕王阁序赏析)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滕王阁序》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
-
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翻译(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
-
颜斶说齐宣王原文和翻译(颜斶说齐王主要内容)
古文欣赏 颜斶说齐王 人是必须有性格的,特别是文人。这是作人的起码底线。颜斶就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文人,不贪荣贵,不畏淫威,鄙视强权者,体现出了一个正直文人特有的风格。 自古至今,巴结强权者以求得一杯羹的文...
-
陶庵梦忆序翻译和原文(陶庵梦忆序赏析)
陶庵梦忆序 明代:张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
-
《古文观止》石钟山记(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
石钟山记 宋代: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
-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及翻译(宫之奇谏假道译文)
宫之奇谏假道 先秦:左丘明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
-
古文观止《介子推不言禄》:奴性偏离了人性,就是包藏祸心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
-
论贵粟疏原文及翻译注释(论贵粟疏赏析)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sì)之、织而衣(yì)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juān)瘠(zì)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1、食之:给他们吃; 2、衣:动词 ,给...衣服穿; 3...
-
苏洵六国论翻译及注释(六国论苏洵阅读理解及答案)
《六国论》是苏洵史论文代表作品,选自《栾城集》。《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契丹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宋·...
-
寺人披见文公原文及翻译(寺人披见文公赏析)
吕、郤(xì)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xiàn)。 1、畏逼:害怕遭受迫害; 2、弑:古时子杀父、臣杀君为弑; 3、见:谒见,拜见; 4、寺人披:寺人,指内官,披是名字,晋献公听信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
-
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苏轼超然台记赏析)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bū)糟啜(chuò)醨(lí),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
-
《古文观止》卷十二・明文 宋濂 刘基 方孝孺 王守仁 王世贞 张溥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该书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古文观止》收自...
-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对谏太宗十思疏的理解)
臣闻:求木之长(zhǎng)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jùn)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