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 我现在在头条的写作态度

    我现在在头条写作就是随心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写自己想写的,写自己最熟悉的。我不再关注流量、阅读量和收益,因为知道关注了也没用。对于这三项重要指标,高了更好,不高也就算了,也不去过于计较。原来我写作还...

    2022-02-04 投稿
  • 头条写作明知道赚不到钱 为什么大家还要坚持?

    有一位好友写评论问,在头条写作明知道赚不到钱 为什么大家还要坚持?我当时答,新手有热情,老手抱幻想。新手在头条初来乍到,不明就里,感到好奇和新鲜。他(她)们有一股子热情和干劲儿,以为找到了可以施展本领...

    2022-02-04 投稿
  • 在头条说出自己的真实收益对大家都有益处

    我还没在头条写作时,而只是看头条的时候,有一次偶然看到一个女孩真人出镜发布的视频,说她每天能挣到五块钱,够个早餐钱。当时我觉得这点钱够啥用的,同时也觉得在头条每天的收益怎么这么低啊,要是每天收益有几十...

    2022-02-04 投稿
  • 杜牧诗《遣怀》欣赏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占得青楼薄幸名。杜牧在这首诗中抒发自己的情怀,说自己在江南生活很落魄,每天都带着酒出行。他在青楼中厮混,看到的尽是细腰纤纤的美女。而十年过去就像春梦一场...

    2022-02-04 投稿
  • 头条逗你玩儿,每天给你几分钱

    我相信,大多数人来头条都是为赚钱而来的。不然,不会在谈起在头条赚钱的时候那么起劲,那么兴奋。况且,头条的首页也被谈怎样赚钱的文章和视频占满了,而且又都是那么火爆,这充分说明人们在头条就想着怎么赚钱。当...

    2022-02-04 投稿
  • 我现在把头条写作当成一种游戏和娱乐

    我原来在头条写作很认真,以为只要写出了好的作品就会有很高的展现量和阅读量,也会有很高的收益。我相信大多数的友友们一开始在头条写作也是这么想这么做的。但随着在头条写作的时间长了,写出的作品多了,发现在事...

    2022-02-04 投稿
  • 头条里文化高的干不过没文化的

    看过一个微头条,开头引用一个博主的感慨:“头条里文化高的干不过没文化的。因为曲高和寡,专业的,有价值的东西没人感兴趣。” 这是一个粉丝几十万的博主说的。应该说这位博主的话说的很实在。我看了这句话就把我逗...

    2022-02-04 投稿
  • 为什么自己的头条号不想叫熟人看到?

    看到一篇微头条,一位女士说她和朋友聊天不小心说漏了嘴,说她在今日头条写东西,朋友说那加一下好友吧,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底下一群女士开始叽叽嚓嚓地评论。一个说:“我都后悔让老公加我头条好友了,感觉写啥都...

    2022-02-04 投稿
  • “来头条玩玩和开心”,真的是这样吗?

    “我只是来头条玩玩,开开心而已。”许多人常常这么说。如果一个人只读不写,来这里读读文章,评论评论,凑凑热闹,这样说是可以的。但如果作为一个作者也这么说,这么一点也不介意,就有点说不过去。假如一个作者在头...

    2022-02-04 投稿
  • 在头条写作,机器胡推荐 作者可乱写

    这两天,我的两篇文章,一篇点击率是9.5%;另一篇点击率是15.5%,但推荐量都只有一千多个,不到两千。而前些天我的几篇文章点击率都超过了20%,但推荐量都很低。这使我对头条彻底失望。我终于知道,机器审稿从一开始...

    2022-02-04 投稿
  • 机器审稿推荐混乱,无法识别文章真假

    我一直对机器审稿不以为然,认为机器会胡乱审核,不能识别文章内容。机器审核只能识别关键词。比如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机器审核的时候,它也许只能识别出“春眠”“...

    2022-02-04 投稿
  • 网文写作就那么回事 写得越轻松容易越快越好

    网文写作就像日常谈话,随随便便,用大白话就好。你可以侃侃而谈,也可以幽默风趣,也可以态度端庄。边想边写,想到什么写什么。不必修饰,也不必刻意用词。而且,写起来越放得开,就越轻松容易,也写得快。说实话,...

    2022-02-04 投稿
  • 稳定涨粉的几个方法

    凭我个人的经验,要想稳定涨粉(不是快速涨粉),第一要靠实力,第二要靠日更,第三要逐条回复网友的跟帖或评论。先说第一条。我有几篇文章,阅读量有十万以上的爆款,也有阅读量在八九万,七八万的。在这些文章中,...

    2022-02-04 投稿
  • 夫妻不要过度指责对方的缺点,也不要过度指责孩子的缺点

    孔子批评子贡好议论别人。原文是,子贡方人(方人,讥评他人,即议论他人的错误和过失)。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子贡议论他人。孔子对他说:“赐啊,你就那么好吗?对这些情况,我就没...

  • 教育的前提首先是“孺子可教”

    有一天,张良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捡起来!”张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对方年纪老了,便下桥把鞋捡...

    2022-02-04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