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
-
通过《传习录》的几则对话去理解《大学之道》
通过《传习录》的几则对话去理解《大学之道》 [二三] 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 先生日:“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山。” [...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译文、赏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 《大学》的主旨,在于擦亮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亲近民众,在于使人达到至善的境界。 赏析 这是曾子讲《大学》“三纲”的一句话。 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大学》里...
-
大学中的第一句话的意思(《大学》中的第一句话解读及其释义)
众所周知,《大学》中的第一句话,按古本(即《礼记》本),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它是《大学》的核心思想,非常重要,需要仔细体会才能准确理解。朱熹在其《大学章句》中的注释是:程子曰...
-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翻译(论语学而第一教案)
原文地址:论语(学而第一)作者:董子竹 王船山:“论语是圣人彻上彻下之语,须于此看得下学、上达同中之别,别中之同。 论语(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
大学章句集注读书报告(大学章句序读后感)
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的第一句写到:“《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意思是《大学》这部书,是古代大学教书育人的纲要和准绳。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阅读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中的《大学》。 《...
-
古籍《学记》原译文,世界首部教育学专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
作者:乐正克(战国时期)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 ,它比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大教学论》早1800多年。 《学记》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三...
-
大学翻译及原文对照(国学经典大学全文及译文)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成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并将《大学》列在首位,成为儒家最经典书目。 《大学...
-
十大成功心法(提升正能量的方法)
什么是真正的成功? 成功之道包含三个问题: 什么是真正的成功? 我们为什么要追求成功? 如何才能真正成功? 就这三个问题,我们一个个来谈。 什么是真正的成功?以前成功学很热门的时候我们一般会认为达成目标就是...
-
《学记》全文及解释(学记古文翻译)
学记 《学记》简介 《学记》本是《礼记》中的一篇,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写作年代约在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
-
罗冲:“善建不拔,善抱不脱,竹志不灭,检德永传”赋二首
《美竹赋》 筠篁疏疏,长影婆娑。卓尔不群,四时砥磨。春承露兮夏沐雨,秋经霜兮冬被雪。俦松梅兮称三友,修名行兮属四杰。遗湘妃之涕泪,彰魏晋之风骨。绕东坡之茅舍,蔽板桥之衙庑。固以树德[1],皓如蟾魄之精。贞...
-
高中选修语文诗歌鉴赏情景默写(语文必修上册情景默写)
27.论语(十二章)(选择性必修)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人而不仁,如礼何? 2.在《<论语>十二章》中,“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两句最能体...
-
《礼记》原文及翻译(《礼记》原文及译文)
《礼记》简介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
-
礼记大学原文及译文(《礼记·大学》翻译全文)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
-
学记原文及翻译及解读(《学记》原文全文及翻译解读)
原文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xǐao,小有声音)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教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道’:古今异义,指儒家之道)。是...
-
古文名言警句励志 经典(中国古语励志名言警句)
l.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辞上》) 【翻译】像天体不断刚健地运行一样,君子一直奋发图强,永不休止。 2.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
-
礼记学记原文及翻译注释(礼记学记原文及翻译)
发虑宪 , 求善良 , 足以謏 (xiǎo ) 闻 , 不足以动众 ; 就贤体远 , 足以动众 , 未足以化民 。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易解:引发思虑,广求善良,只能做到小(謏)有名声,不足以感动群众。亲自就...
-
关于智慧的小古文(大智慧的古文)
低段30篇 言物篇 第1篇 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第2篇 芦 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第3篇 乡 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
-
知止慎独的意思? 知止而后有定全文讲解?
知止慎独的意思? 知止而后有定全文讲解? 翻译: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
-
不误时古文翻译的善是什么意思? 败絮其内是什么意思?
不误时古文翻译的善是什么意思? 1、完好;美好;圆满;共同满足。 例句:西汉 刘向《战国策・赵策》:岂人主之子孙则敢不善哉? 白话译文: 难道认主的子孙就一定不善良吗? 2、善良;好心。 例句:春秋 孔子《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