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这句话很对,健康是最宝贵的奢侈品,何谓奢侈品,是最高品质的讲究,好的身体素质,是幸福生活的靠山,通过这次疫情,更明白身体健康重要性,没有健康,一切等于零。
健康是人最骄傲的奢侈品,但不能为了健康,穿奢侈品、吃奢侈品,生活荤素搭配,过多吃奢侈品,大肉大鱼,容易得高血压、糖尿病等,造成肥胖;我觉得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怎样用无限时光,保养好自己的身体,取决于良好的心态,永远保持年轻人的一颗心,知足常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活在当下,过好自己平平淡淡生活,幸福生活充满阳光。
第一次买奢侈品是怎样一种体验?
我的第一个奢侈品是一个LV包,但是感觉很不好。
作为工薪阶层,我买LV完全是因为虚荣的,比较了一下价格,我选择了基本款,就是颜色很老气,样式很普通的那种。但是,因为工作在北京,每天都要挤地铁,背着那个包包多有不便,更多的时候我背的是一个非常小巧的斜跨包,里面只需要装钥匙和手机就可以了,我买的那个腋下挎包在通勤路上完全是个鸡肋。上班用不上,平时也用不上,因为带孩子更是没有贵妇手去拎着一个包包,基本不是双肩包就是斜跨包,用着方便。
所以,这个包包多年一直无用武之地,我也不想闲置太久,就想送给老妈,但是老妈不认识这个牌子,给了一个最直观的评价——丑,老气,不好配衣服!就这么直白的拒绝了我。
然后我不死心的想要挂闲鱼,但是,挂了很久都无人问津,终于有人问了,只出价200,理由是认为我这个肯定不是真的。所以,当时我的心情可想而知,真是想骂自己一万句当初脑子是不是进水了。这样普通款,即所谓经典款的LV,满大街都是,真的是真假难辨,你说它是真的也没有人信,假的都那么真,你买个真的——烧包啊。所以,一个只背过一次的包包,基本也因为丑,不好搭配衣服的理由被我一直闲置了,后来搬家索性一狠心就扔掉了,就让这个包包成为我永远记性,再也不会买这种所谓的“奢侈品”了,尤其是那种入门级的奢侈品,背在我这个平民的身上,真的毫无价值。
后来我觉得,奢侈品,只有挂着价签在柜台上摆着的时候是有价值的,买到手的那一刻它就毫无价值了。这是我的一点感受,不知道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奢侈品投资真的有必要吗?卖奢侈品真的能赚钱吗?
所谓奢侈品就是实用价值远低于商品价值,所以对待奢侈品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态度。所以投资奢侈品真的有必要吗?卖奢侈品真的可以赚到钱吗?
两个问题分开说,先说第二个,卖奢侈品赚钱显然包含两个方向,如果是谈论做经销商、品牌代理或垂直电商,依靠中国国内逐步回暖的本土购买力,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经营思路,赚钱与否和一般零售企业一样,看经营。如果是说私人买卖奢侈品希冀依靠升值赚钱,那么就与第一个问题相联系,结论是——机会不多。
“奢侈品投资真的有必要吗?”这个问题有两个误区,首先,奢侈品投资不是一个宽泛的常规意义上的投资方式,与之相近,或者有混淆的,是“艺术品投资”。很多人看到诸如索斯比、佳士得等国际拍卖公司会有珠宝拍卖、腕表拍卖、手袋拍卖专场,或是名酒、名车等,认为这就是奢侈品投资的“前景”。事实上,往往忽略了一个定语——“古董”——古董表、古董车。一旦拥有这样的定语,事实上拍品已经跳跃出了奢侈品的范畴,进入了艺术品、收藏品的范畴。
其次,明白了奢侈品和艺术品的区别,作为投资而言,奢侈品一定不是一个好的方向,也就更谈不上“必要”二字。但一些评论的全盘否定也并不可观,仅在升值这一属性上,虽然大多数奢侈品不具备,但仍有一小部分是可以达到的。
在珠宝、腕表这两个公认的“硬奢”品牌,和手袋这个常规奢侈品门类里,有一部分“限量”产品是具备一定的保值乃至升值属性的。需要区别的是,这与奢侈品管用的“饥饿营销”不同,不是品牌可以减少产量营造品牌价值,而是由于宝石稀缺性(珠宝)、制作工艺的复杂程度(腕表)、原材料产量及制作周期(手袋),导致产品产量极少或乃至孤品;或某一在常规产品的基础上附加了“致敬系列”特殊标识或工艺的少量产品,是具备一定升值空间的。
但事实上,这类型产品极少会在品牌店铺或常规市场流通,多数在未出场,或刚刚问世已经被资深藏友或渠道商抢购一空。
另外,投资所对应的往往是“升值”,最少也是“保值”,而事实上,奢侈品不仅在这方面不具备明显优势,甚至“变现”都有一定的困难。国内具备权威的检验机构很少,正规收购二手奢侈品的渠道也不多,而且价格波动往往极大。因此,绝大多数奢侈品在现阶段,消费者仍应以“消费”为主,或因个人对品牌或设计的钟爱,在具有消费能力的基础上一定程度的进行个人爱好偏向的收藏,投资的意义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