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人,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农活水平究竟怎么样?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散文家。陶渊明的田园诗被称作田园诗人的鼻祖,开创了山水田园诗,丰富了诗作内容;散文成为南北朝时期散文的代表,成就不下诗作。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经说:晋代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充分肯定了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今天咱们不提陶渊明的文学成就,来看看这位“隐逸诗人之宗”农耕水平究竟如何?

山水田园诗人,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农活水平究竟怎么样?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出生在东晋士族家庭,曾祖父陶侃、外祖父孟嘉都是晋代名仕。晋代的士族都是代表一股很大的势力。陶渊明也是出身名门望族,从小饱读儒家经典,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可是陶渊明八岁时候父亲去世,家道中落。等到陶渊明20岁的时候只好外出游宦求生。《饮酒》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当时社会流行的主要思想流派老庄道家思想,陶渊明在外游宦之时也是深受熏陶,逐渐思想接近自然,回归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山水田园诗人,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农活水平究竟怎么样?

陶渊明的理想——桃花源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从陶渊明20岁,到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陶渊明一直过着出仕——辞官——出仕——辞官——出仕的生活。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渊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家,于规林被大风所阻。陶渊明作:《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规林》“崩浪贴天响,长风无息时。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陶渊明表达出了强烈的归家愿望。四年后陶渊明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心态再度出仕,担任当时还是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此时的陶渊明心中对广场还包邮一丝希望,渴望一展宏图,但是内心对田园生活已经无比眷恋。他内心十分矛盾“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这一年的十一月,陶渊明同父异母的妹妹程氏去世。此时陶渊明内心“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于是陶渊明词曲仅仅担任了九十余天彭泽令。解印归田,这一年陶渊明写下《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山水田园诗人,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农活水平究竟怎么样?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农人告予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从公元406年正式开始陶渊明开始了自己的田园生活,这一年开始了自己农家生活,这一年陶渊明日子过的并不好,虽然家中不缺少吃喝,农活却干的不怎么样。田地从哪里来的呢?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地是在南山下新开辟的田地。掌握农时基本上是:农人告予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归去来兮辞》,这一年陶渊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要开始农活,需要田间老百姓相告。现代人都知道,新开辟的农田,头两年庄稼一般不会太旺?于是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既然下定了决心开始田园生活,陶渊明还是很勤奋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虽然地里长势不好,估计这一年的收成也不怎么样,因为陶渊明没有说啊!可见刚刚回家的陶渊明在农活上还很欠缺,虽然勤劳,却不知农时,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农民!

山水田园诗人,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农活水平究竟怎么样?

谷雨农时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田园生活是过上了,再也不是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而是:”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移居》。可见经过几年的农业劳作,陶渊明已经从一个士大夫蜕变为一名合格的农民。与农民逐渐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这一时期陶渊明生活很是洒脱: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传》。乡里乡亲都已经知道陶渊明了!陶渊明也是与老百姓: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归园田居》。陶渊明已经能够逐渐和当时的农民讨论地里桑麻的长势了!可见农活水平大增。知道农业的丰收,农时,勤劳齐全了!

山水田园诗人,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农活水平究竟怎么样?

闲时农乐

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长久的农业劳作中,陶渊明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成长,渐渐成为一个合格的农民。在日常的劳作中,陶渊明也是认识到农民的辛苦和勤劳。也认识到作为一个农民最基本应该做到的勤劳: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宴安自逸,岁暮奚冀!儋石不储,饥寒交至。顾尔俦列,能不怀愧?《劝农》。陶渊明也从当初的农人告予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蜕变为:气节易过,和泽难久。冀缺携俪,沮溺结耦。相彼贤达,犹勤陇亩。矧兹众庶30,曳裾拱手。《劝农》,陶渊明在紧抓农时的同时也是劝导农民勤劳、紧抓农时。

山水田园诗人,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农活水平究竟怎么样?

带月荷锄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陶渊明在自己的诗中很少写农业收获的场景,不是他感受不到收获的喜悦,而是他已经深深理解这份收获伴随的痛苦。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粮食丰收本来应该是很开心的场景,此时陶渊明已经深深体会到农民的辛苦。他不仅感慨农民的辛苦!而不赞美那份喜悦。陶渊明对于这份辛苦从来没有畏惧,反而希望长久的保持住这份苦难的快乐: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这时候陶渊明已经堪称农活的佼佼者!

山水田园诗人,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农活水平究竟怎么样?

疾苦农民

结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年迈的陶渊明逐渐成为一个合格的农民,他的”方田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归园田居》已经不能掩盖住日渐贫困的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传》。这样的生活并没有改变陶渊明的志向,再也没有与官场发生纠葛。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济赠送陶渊明粱肉,并劝陶渊明出仕,陶渊明拒绝。同年,陶渊明死于浔阳。陶渊明对于田园生活的追求也是达到目的——成为了合格的农民,干了一手漂亮的农活。他追后的追求只能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参考文献:

《中国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陶渊明传》 萧统

《晋书 陶潜传》 李延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