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命注定要死亡,那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最近这个问题在网上挺火,我一直都有喜欢关心了解关于生物的一些知识。到目前为止,关于生命的起源一直都是一个谜。目前的化石证据在地球上出现生命痕迹大概出现在38亿年前。因此大概推算地球出现生命的时间在40亿年左右。差不多在地球形成后的5-6亿年后出现了生命。关于生命物理学家薛定谔曾经说过:“生命以负熵为生,人活着的意义就是不断对抗熵增的过程。”(熵:1. 物理学上指热能除以温度所得的商,标志热量转化为功的程度。 2. 科学技术上泛指某些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量(liàng)度,某些物质系统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亦被社会科学用以借喻人类社会某些状态的程度。)从物理学家的角度来说,生命的意义就是有序对抗无序的过程。一旦失去生命,组成生命的物质进入无序混乱的进程中。我们在研究生命中发展,如果要维持下去,就需要从外界获取能量。如果说生命是依靠负熵而生,生命活动则加速了熵增。那么生命的意义对于宇宙来说以局部的逆熵加速整体的熵增。但是宇宙太大了,目前人类的观察范围就有920亿光年。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引起的熵增不值一提。何况宇宙还在膨胀!
对于生物学家来说,生命的出现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中的奇迹。195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S.L.米勒,在其导师H.C.尤里指导下,进行了模拟原始大气条件(如雷鸣闪电)的实验,由无机物混合物(CH4、HO2、H2和少量NH3)得到了20种有机化合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甘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而当时人们认为蛋白质是生命的本质。米勒的实验(Miller’s simulated experiment)在当时很有创新性,不仅启发人们沿着化学进化这一方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也启发人们去探索生物分子的非生物合成。米勒的实验证明了地球上的自然条件是可以形成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条件的。但是为什么说生命本身是一个奇迹呢!就算有这养的物质基础要他们随机的组成细胞要比无限猴子定理还困难。而且要在地球形成后的5-6年就完成初始细胞简直是奇迹中奇迹。初始细胞奇迹般出现后它还要经历更加奇迹的进化。她要完成能量代谢链条ATP,她要组建遗传物质传递机制。她还要进化出利用太阳能的新结构。她要学会分工合作,把有些事情分出去,再合进来。通过基因族谱我们发现,原始细胞后来进化成三个域的细胞:细菌、古细菌、真核生物。真核细胞出现在大概20亿年前,真核生物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生物进化又是一次奇迹,大概出现在6亿年前物种爆发了!生命又迎来了奇迹。这期间地球的气候变化也很剧烈。经历了两次雪球地球,陨石撞击不计其数,大气被氧气污染等等。而6亿年前只是生命进化的开始,欢迎生命来到显生宙。所以说对于生物学家生命是个奇迹中的奇迹。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能思考这个问题本省就是对于生命的一次高级礼赞。我曾在很小的时候就在想我为什么是我。我为什么会在这副身体里,脱离了这身躯我还存在吗?问题一直没有答案,随着知识的积累。我认识到对于自我认知的意识是我思考之前问题的起点。那么‘我’这个意识如何产生的呢?它是建立在自身大脑发育的神经系统的,这是它的物质基础。它是学习了人类知识的,这是它的信息基础。那么问题来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生芯片有没有可能产能一个拥有自我意识的计算机生命意识。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对于意识的定义。所以生命对我来说的意义就是他是‘我’意识的载体。生命会失去,‘我’存在的物质基础也将不在。但他确实觉醒个‘我’,为未来的‘我’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