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SZ002594)$ 于盈:您是我特别佩服的行业的前瞻者和引领者,您总是能先人一步,比亚迪从做电池到造车,到08年推出第一款插电混动式的汽车,到新能源汽车连续4年销量全球第一,再到18年成为全球首个开放汽车硬体系统的车企,总是能捕捉到时代的趋势。我们现在,很多人在说新出行是不是已经迎来了新的起点的到来,您怎么看绿色出行、智能出行,现在的市场发展状况,中国的各个市场又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
王传福: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这个论坛,刚才主持人提到新出行、绿色出行,这都是当下非常热门的主题。绿色出行的前提是有一些资源上的配置,坦率地说,特别在中国,中国石油进口高达71.3%。因为出行、因为交通,消耗的用油量占我们中国差不多70%以上。资源是有限的,再加上“双碳”战略,一系列的因素,也是让我们的出行必须要有所变革,这些变革会让我们的出行更绿色,同时减少对化学能源的依赖。在当下,因为环境的问题,资源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变革。这种变革就是交通的电动化,或者说汽车的电动化。在中国来说,意义更加紧迫,除了绿色以外、环保以外,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绿色出行就显得更加有战略意义。说到中国“双碳”战略,气候变化等等一些承诺,再加上环境、环保意识的增加,电动车在中国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期。从今年1月份数据可以看到,我们今年1月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才5%~6%,逐月在升高,到上个月,已经达到接近20%。20%是什么概念,是我们国家十四五规划里面到2025年新能源车占比在20%左右,就是说我们提前四年完成了电动化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看,老百姓也是很喜欢绿色出行,也是很喜欢电动车这个产品。今天应该说天时地利人和,方方面面都具备了电动化加速的趋势。如果说“天”,全球的气候变化“双碳”战略包括中国和欧洲对新能源政策的鼓励这就是“天时”。“地利”,我们的产品,特别是最近几年,我们新能源汽车产品越来越受老百姓欢迎,越来越超越同级别同价位的燃油车,以前说新能源车只是在某些性能上比燃油车有很好的领先,今天可以说新能源汽车方方面面的性能,全面的超过了燃油车,像加速、响应速度、平顺、静音、包括使用成本,如果说智能化就更多了,中国包括比亚迪在内的造车新势力提供出来的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应该说全面的超越了传统车。“人和”,我们从数据可以看到,新能源车的增长速度,今年可能要到达330万台,在中国,去年130万台次,70%的增长率,估计今年到达20%,200万台就很不错了,但是你看今年可能要破330万台,节节地升高,每月都创渗透率的新纪录。我们老百姓用购买来投票,他们喜欢新能源产品,当然也喜欢绿色出行。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可以说中国的绿色出行也好,新能源汽车也好,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期,当然这也是100年的汽车工业,即将发生一场变局或者说革命。我们比亚迪也是运气好,当然,也是基于比亚迪长期的坚持,我们正好赶上了这个风口,比亚迪在方方面面都应该准备好了,在电池、电机、电控包括功率半导体,包括E平台等等方方面面,我们做了差不多十几的坚持,十几年的准备,终于迎来了一个市场的爆发期。我估计未来几年也是一样,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远超想象,今年从年头到年尾每月大概增长1个多点,从年头的5%,到年尾,估计到20%,差不多增长了15个点,明年即使按照等比例增长的话,其实大家都知道新生事物的增长从来不是等比例,都是先低后高,即使按照等比例保守估计的话,明年年初可能是百分之二十几,再增加15点的话,到明年年底,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可以高达达35%,远远超过国家原来的规划,这就是市场到了,机会到了。当然挑战和机会是并存的,我相信未来绿色出行、新能源车快速地替代燃油车这种霸气,不可逆转,而且步伐越走越快。
于盈:这个也是验证了我们很难通过道德绑架环保迫使用户做出习惯的改变,但是我们的产品积累,我们的技术积累够成熟了,产品做的足够好了,也就促使用户做出改变。您对技术一直都是有前言的把握,基于您对技术路径的判断,未来会重塑汽车产业链的主要技术会是什么?在汽车的创新链条中未来5年会释放很大潜力的又是什么样的一些环节呢?
王传福:汽车不同于一般的产业,在制造业里面,算最大,在所有产业里面包括房地产,在GDP 差不多大概10%,包括它的全产业链。整车的话包括商用车中国大概超过2500万,差不多在3万多亿,还有上下游,还有后市场等等,差不多有十几万亿,占中国GDP的10%。这是一个巨大产业,而且它是一个制造型的,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在这种百年未有的大变革当中,从燃油车变成电动车,它的产业链一定会重构。这里就有很多产业,电池代替了发动机,电机电控这些产业都是全新的。电池在手机上是用,但是那个规模很小,全球所有的穿戴设备加在一起,也就是五六十个亿瓦时。
于盈:王传福先生之前有跟我分享过他是个特别喜欢泡实验室的人,他说他再怎么样的身份,首先是个工程师才是一个企业家,他作为一个工程师对前言技术的很多判断,就是基于他整体泡在实验室和工程师去打交道,去了解他们面对的所有问题,然后去基于解决,这个也是对我来说很受启发的一点。他跟我分享一点,对我很大启发的,让我想起,最早的时候,亨利福特发明了汽车,他当时就说人们想象不出汽车这个概念,问人们需要什么,他们只告诉你需要更快的马,在很多技术的转型和重塑期的时候,技术创新当然非常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思维模式的转变,在于你的领导力、在于你的想象力。王传福先生分享过他对未来整个趋势的判断,他是首先看到可能未来几十年的整个技术的趋势是什么,在以终为始的倒退回来我今天需要怎么投入,才能达到我的终极目标。
王传福:说到产业链的重构,规模非常大,电动车到燃油车确实是个很大变革,有一个是相同的,但是很多核心的东西完全变了,这样涉及到很多供应链要重新重构。一个是以电池为主的,占汽车成本差不多30%~40%,这个整个产业链必须构建起来。现在供不应求,除了芯片还有一个就是电池不够,突然间需求爆增,要买很多材料,这些材料可能一开始没有准备好,这就是个巨大机会和也是一个挑战。在产业链重构里面还有一个大的,就是半导体,半导体分两块,一块是功率型的,驱动电机的,IGBT,碳化硅,对晶圆消耗很大,按照面积算,一个8寸的晶圆也就做两三部车。绿色出行还有一个方向,电动化以后还要朝智能化方向走。我们说电动车是上半场,智能车可能就是下半场,智能车对半导体的需要更大,比如AI芯片,需要很大算力,辅助驾驶、自动驾驶也是大量消耗半导体的晶圆。这个产业链也要重构,它的规模,它的需求,它的种类。电动车变革,代替燃油车以后,它所带来的一个巨大的供应链体系的重构,这就给我们广大的投资者,我们广大的朋友带来了机会和挑战,一个电动车对半导体的需求比一个传统车对半导体的需求大概5~10倍。今年我们汽车缺“芯”,原因很多,一个原因是电动车增长很快,对半导体的需求是5台、10台燃油车的需求,电动车增长这么快,需要一下就猛增,业界原来没有准备好就需要芯片供不应求。因为缺“芯”,全球汽车工业大概少七八百万台车,因为芯片的问题没有生产,就是一个巨大的汽车的变革带来的整个产业链的重构所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于盈:您说到芯片的问题,汽车的行业来说,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对半导体行业不是足够大的市场,能够足够有需求让他们在这方面做出及时的布局吗?
王传福:电动车,特别是智能的电动车,对半导体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不是说不大,是非常大。一个是驱动性的,需要大量的IGBT,一个是智能驾驶用的AI高算力的芯片,而且消耗高进制程的半导体芯片,它的用量非常大,这两加在一起,对半导体需求就是一个巨大。半导体投资周期长,投资很大,它多少年来慢慢形成一个供需平衡,突然间电动车产业一下高速增长就会打破原先的这种供需平衡,这时候会出现短暂的供不应求造成今年的汽车缺“芯”,造成产量的下降。
于盈:我们看到比亚迪在这么多年来已经有非常系统的产业链的布局,包括刀片电池、芯片的迭代,不仅对比亚迪自身,还对整个产业都带来很大的影响,能不能分享一下,比亚迪对自己也好对整个产业也好,面对的一个问题自己的一个布局和您的一个思考和解决方案呢?
王传福:我们在十几年前就看到有这种机会,比亚迪就坚持投入,我们布局了很多,像电池,作为电动车最核心的技术之一,加上我们的电机电控,加上工业半导体。长期坚守了十几年,在2008年我们开发出车用的IGBT,工业半导体。07的时候收购宁波中纬半导体企业,后来叫比亚迪半导体,专门给车载用的IGBT。我们在电池方面投入了很大,即使很大,在今年也出现了供不应求,市场比我们想象中的还快。中国人在新生事物转换中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来得快。中国人这种的攀比心态,一哄而上,相互攀比。比如我们从2005年算,2005年黑白电视被彩电替代,当时在中国在4-5年时间完全被替代。2005年欧洲同样出现彩电代替黑白电视,但欧洲花了大概十年时间才慢慢转换。2005年中国的家庭收入和2005年欧洲的家庭收入,我们那时候还算比较穷,虽然穷,在追究新生事物的更迭方面丝毫并不慢。我们的手机,我们今天的5G代替昨天的4G,在中国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就大部分都换完了。这两个行业的转变是完全靠商业的行为,但是汽车的更迭不一样,还有一个政府无形的手在推动。“双碳”战略、气候变化还有一个减少石油的依赖等等这些战略。我相信未来,汽车从燃油车到电动车的转换的速度远超我们管理层的预期。过去十二个月可以看出,速度非常快。我们比亚迪做了充分的准备,也充分的认识到一旦成熟了,天时地利人和一旦成熟了,这个转换速度可能就3~5年就大变天。这3~5年里面,我们如何抓住这个机会,没有产业链你的产能你的技术在这场变革中如何抓住这是非常重要的。红杉的沈总也是有非常敏锐的眼光,经常和我们来探讨,他也投资了比亚迪,我们中国在这场变革中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这些,看好新能源市场这些车企们一定会先分这一杯羹。当然,挑战也很大,你要对每个技术有大的投入,把握住方向。特别像电池的投入。社会并不缺钱,怎么投入、什么方向,到底是三元电池还是磷酸铁锂,到底是圆柱的还是方的,到底是硬包的还是软包的,到底是旋绕的还是叠片的,好多个方向只要走错一个方向你可能一百亿投资就打了个水漂,可能耽误三年时间,这就要求你长时间的投入,长时间的研究,长时间的跟踪,你才能抓住、摸出这个行业的发展规律,才能找准方向让你的投资能够获得汇报。同时竞争对手会犯错误,你会抢先一步在行业布局战略方向非常重要。行业里面很多换电的,电池的就有七八种方向,整车也有很多方向,比如插电的和纯电的,怎么去投入,怎么去比较。比亚迪我们的技术,技术是为产品服务的,这个没错,在比亚迪技术首先为战略服务,你赌的概率是50%,我们一百亿的投资三年四年风险太大,这时候就要有很好的技术,很好的技术的研究让你的管理者更加清晰,更加聪明,更加看准方向,这时候你就可以赌对方向,抓住机遇。比亚迪这几年把一些核心的技术,核心产品方向都做了非常好的布局。我们今年推出DMI超级混动,现在卖的供不应求,交货周期要达到4个半月,累计未交订单有20万台,这个就是因为短途用电长途用油,解决家庭第一步车。中国仍然有60% 的家庭是无车家庭,让一个无车家庭买一个纯电动车其实难度很大压力很大,纯电动车可以是家庭第二步车第三步车,比亚迪推出短途用电长途用油插电式混动,解决他里程的忧虑,这个产品一推出来以后正好满足家庭第一部车的购买者,解决了里程的忧虑,这些方向的把握也是一个企业必须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