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说, “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其实岂止这些? 在浩渺的天空,《诗经》也给我们呈现了诸多璀璨的星星,这些星星默默地陪伴着人们的生生息息,有时还赋予各自的性格特点,寄予着人们的喜乐苦愁。让我们来看看有多少的星星在诗篇中闪耀光芒?
为便于更深入了解众星传递的感情,让我们先梳理一下古人有关星宿的认识。
二十八星宿图
中国古代人们为便于识别日、月和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的运转 所到的位置、明确季节,把黄道和天赤道附近天区 的星星分成 28个星区 。这28个星区分处东南西北四方,每方七宿,人们将每 一宿的形态想象成动物, 与 “天官神兽”的神话传说相融合,于是有了“东方苍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的星宿体系。每方各七宿是:
东方青龙:角、亢、氐(dī)、房、心(即商星)、尾、箕(jī)
北方玄武:斗(dǒu)、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奎、娄(lóu)、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
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需要请注意的是,每一星宿不是一颗星,而是邻近若干星星的集合。
顾炎武说《日知录》中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三代,指的是夏商周三个朝代。当时人不论农夫,士卒,妇女,儿童 , 日常口语中引用星宿名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可见天文知识在人们生活深入普及的程度 。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诗经》诸多作品中,作为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段,作者将各种星宿名信手拈来,在传达感情中运用自如, 最富有奇幻特色的是《小雅·大东》: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五章)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救天毕,载施之行。(六章)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七章)
该诗是西周时期一位谭国大夫因为东方各国饱受周王朝的压榨和掠夺,对周王朝统治发出的怨刺 。诗一共七章,前面五章对现实深刻揭露还嫌不过瘾,后面怨起天来,用两章半的笔墨罗列了“织女,牵牛,启明,长庚,天毕,箕,北斗“等星宿,对它们进行徒有虚名却无实用、不能体恤民众疾苦的讥讽埋怨:织女 织不成布帛,牵牛不能拉车运输,启明长庚有名无实,毕星在大路上张网,徒劳无功;箕星不但无用,还张大口似有所噬,斗星柄向西伸着,若有摄取掠夺于东之意。
织女,牵牛,北斗属北方; 天毕,属西方;箕,处东方。启明、长庚 即金星,五大恒星之一——这些处于各方的星星们,在这里成了与周王朝一起压榨东方小民的帮凶。奇特的比喻,无羁的想象,该篇因之被喻为“三代奇文”。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箕星运气最不好了。因为它的长相是四星联接成梯形如簸箕状,就被赋予嘴大多恶语的形象。《大东》“维南有箕,载翕其舌”,说它张大嘴吐着长舌似有所噬的贪婪样子也就罢了,在《小雅·巷伯》中说“哆兮侈兮,成是南箕”.。 这张大的嘴是简直是谗言者没完没了造谣诬陷的可恶形象。
启明星是比较幸运的。虽在《大东》里作了一回反面角色,但总之还是最受青睐的的星宿之一 , 大约是因为它明亮美丽的原因吧。关于它,朱熹《诗经集传》云:“启明,长庚,皆金星也,以其先日而出,故谓之启明,以其后日而入,故谓之长庚”。《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明星煌煌”,是以启明星的熣灿美丽反衬终夜没有等到情人来会的焦灼和惆怅。《郑风·女曰鸡鸣》“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勤勉的妻子对贪睡的丈夫说,天不早了,快起来吧,你看启明星已经闪着亮光(不久就会日出了)。语气中透着温婉和爱怜。
一些未指名的星星,不知不觉中也成了不善的角色:《大雅·云汉》:“瞻仰昊天,有嘒其星”——仰望夜空,微光闪闪的满天星辰不是很美的吗?可是在这首叙写西周末年那场著名的大旱灾、宣王忧旱的诗作中,这满天的星辰 对苍生遭受久旱之苦毫无怜悯之意,人们虔心盼雨,它却偏偏要清晰地出现在天空中, 徒增人们看不到雨征和痛苦无奈。
瞻仰昊天,有嘒其星
很多时候,人们观看星辰,就知道生活中该有什么行动安排了:
《鄘风·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楚宫。定星,“北方之宿,营室之星也。引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于是时,可以营制宫室,故谓之营室”(朱熹)。是说定星又叫营室星。十月之交,定星于黄昏时分现于天空正中,古人观此星象就会在此时营造宫室。
《七月》:该诗是《国风》中篇幅最长的诗,写西周初期周之先民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诗从七月写起, 三次以“七月流火”为一章的开始。“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流火,八月雈苇”,朱熹在《诗经集传》:“火,大火心星也。以六月之昏,加于地之南方,至七月之昏,则下而流矣。九月霜降始寒,而蚕绩之功亦成,故授人以衣,使御寒也“。七月火星下行,意味着天气转凉,人们该为秋冬的起居做准备了。诗中反复吟咏的大火星,是人们将它的存在与季节紧密相联,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联。
《小雅·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毕星,西方七宿之一,历史上有毕星即为雨师之说,先民们认为,月亮出现在毕宿附近时,往往会有大雨。因此,人们观此星象,出门要带雨具了。此诗写东征者不仅路途艰难, 又更将遇大雨,将旅途苦情和忧虑推进一层。
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很多时候,天上的星辰与人们的喜怒哀乐是紧密相连的。
《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嘒彼小星,唯参与昴”: 征人役夫为心瘁事国抛却室家之乐、夫妻之爱而致妻怨或自伤。伤感之人无奈之中抬头一看,三五星星天上闪烁,或又见西方参,昴二星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奔走的辛苦和离别的怨恻又更深更浓了。
《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关于三星,人们有不同的解释。朱熹认为“三星,心也“,心,即商星,属东方七宿之一。而更多人认为三星指参星,西方星宿之一。一东一西,差别甚远,不过从抒情上讲也就无所谓了,诗以三星的在天、在隅、在户,喻夜晚时间的推移。美丽的星星这在里营造着一个美好的夜晚,与良人新婚的幸福欢乐的心境相融,让人沉醉。
《小雅·苕之华》:本诗写灾年人民无食,难以生存的残酷现实,第三段“三星在罶”,说的是人们饥饿之极无以为食,将捕鱼的竹器置于水想捕获鱼吧,竹器中并没有鱼儿出现,只有星星的倒影而已,朱熹评论此诗“言饥馑之余,百物凋耗如此”,读来惨恻惊心。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星宿入诗自《诗经》以来,其审美意象和文化价值广泛面有力地影响着后世诗作。后来的诗词歌赋中,延续此传统,以其各自的意象使作品绽放异彩。不同处境经历和心境之下,星星的意象和情感是不同的。晚年的杜甫,在江边仰望夜空,对天上粒粒闪亮的星星发出“历历竟谁种”的追问。细想来,星星是大自然的产物,更是诗意的产物罢。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