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葫芦是一种著名、传统的北方小吃,据说黄河以北都有这种食品,但是更多的应该是在东北和京津一带。
我本人生活在黑龙江,从小到大糖葫芦一直是冬天一道美食,当然由于家庭条件的原因,它并不是你想吃就能吃的东西。
在我的印象中,糖葫芦大致有两种原料,一种是山楂,一种是黑枣。这就像馒头和米饭一样,筑起了我们食物的基本构架。
后来有一种在我们叫做红菱果的原料也跻身其中,但是我习惯把它和山楂归为一类,统称红糖葫芦,黑枣的叫做黑糖葫芦。
大约是最近十几年的时间吧,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糖葫芦这种食品的竞争也比较激烈,可能过去两种到三种的原材料制品不能满足大家的需要,于是一些创新应运而出。这里面包括橘子糖葫芦、香蕉糖葫芦等等。这种创新基本遵循了一个原则,就是它的原料都是水果。
再向后发展,又形成了新的突破。比方说我们看到了蔬菜类的糖葫芦,典型的是小番茄、黄瓜段等等,这个时候我个人理解糖葫芦已经脱离了原先的特色,但是总体上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这种突破并没有停止,仅仅以我生活的哈尔滨为例,这二年就惊现了让人大跌眼镜的糖葫芦制品,你能想到它的原料是什么吗?
从图片上可以看到月饼、鸡爪子、辣椒,甚至大蒜和生姜都堂而皇之的挂上了糖浆,成为了糖葫芦的一员。
我可以这样讲,这样的糖葫芦已经完全失去了它本身的特点和风味,已经变成了一种奇怪的物品,甚至都不能说是食品了。
对此我的看法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可忍,婶也不可忍!这哪里是创新,这就是搞怪!
这种搞怪,使我想起了另外一种北方特产,那就是二人转。
小的时候,记得我母亲特别喜欢二人转,我也曾到一些音像商店给她买过很多磁带,包括回杯记、马前泼水、猪八戒背媳妇等等。
但是后来到剧场去看二人转,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插科打诨,搞怪,甚至有一些俗而又俗的东西穿插期间。
再看今天哈尔滨以及北方出现的这些搞怪糖葫芦,真的是有点类似“三俗”二人转啊。
我个人觉得,当糖葫芦失去了美食的基本特点,那么它就不能叫做糖葫芦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