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最近秋高气爽,夏天离我们渐渐远去。回想起这个夏天,真是酷热难耐,丹娜妈咪借大暑季节分享一首宋朝诗人杨万里的《夏夜追凉》。大暑季节在某些地区能看到非常可爱的萤火虫,南方的小伙伴们就可以吃烧仙草,全国各地都吃上美味的凉拌菜。小朋友们对汉字还是不熟悉,但我们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帮助孩子快速读懂唐诗。初生的小宝宝都是通过图画来认识世界,只要我们有效利用小图标来抓取古诗词的关键词,就能达到高效记忆和理解。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
《夏夜追凉》宋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夜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夏夜追凉》宋 杨万里
《夏夜追凉》思维导图创作灵感和诗词解读
l 中心图:选择最能表达此古诗中心主题的图案。诗名《夏夜追凉》指渴求夏夜的凉意。丹娜妈咪选择绘制诗人杨万里所描绘夏天月明下竹林深处的宁静情景,把诗句都融合到中心图中。家长和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孩子心中喜爱的萤火虫或其他大暑季节的昆虫卡通形象,参考竹林等画作进行绘制,符合《夏夜追凉》的中心主题即可。
《夏夜追凉》 中心图
l 一级分支和二级分支:每一句作为一个一级分支,为每一句的主题。二级分支根据每一句的主题抓取关键词进行划分和扩展。
1. 第一句: 主题是“夜热”,关键词是“依然”和“午夜”。绘制了冒烟的气体配上夜晚的月亮代表“夜热”。中午本是一天最热的时间段,但大暑节气的夜晚与中午一样那么炎热。
2. 第二句:主题是“开门”,关键词是“小立”和“月明中”。丹娜妈咪绘制了对应主题和关键词的门、站立的双脚和夜晚的月亮。开门代表诗人本来在屋里,因为天气太炎热睡不着觉,就开门站立寻觅凉意。
《夏夜追凉》第一、二句:夜热依然午夜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3. 第三句:主题是“竹深”,关键词是“树密”和“虫鸣”。丹娜妈咪绘制了竹林和萤火虫。竹林深处才显现出诗人遥望茂密的竹子树林,夜深显得极其幽静才能听到昆虫的鸣声。
4. 第四句:主题是“不是风”,关键词是“时有”和“微凉”。丹娜妈咪绘制了微风。最后一句却是本诗的点睛之处,其实诗人感到的凉意并不是微风,儿时大自然竹林深处的静谧让他心中觅得一丝凉意。
《夏夜追凉》第三、四句: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5. 《夏夜追凉》全诗译文和点评: “意想不到的是炎热的夏天夜晚竟然和中午时分一样酷热难熬,打开门看到皎洁的月光, 索性在明月中站一会儿看看有无凉风。这时候,竹林深处传来声声虫鸣声,顿时心生凉意,但其实这只是大自然宁静悠远而感到的凉意,并不是真正的凉风。”丹娜妈咪认为诗人杨万里再一次把盛夏的竹林和静谧描绘得非常有层次感,前三句都是为最后一句而铺垫,表达了诗人在夏日寻觅凉意的渴望之情。
注意以下要点:
丹娜妈咪绘制和学习小锦囊
1. 视觉化小图标有助于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先通过图片提问孩子对诗歌的理解。
2. 针对《夏夜追凉》简单介绍诗人杨万里的个人背景和朝代。这首写景抒情诗表达了诗人杨万里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3. 快速朗读全诗:家长和孩子先朗读完整的诗词,快速阅读有助于整首诗歌的理解。
4. 每一句利用小图标进行诗词词意的讲解。
5. 让孩子通过指读汉字识记诗词内容,指读图片进行背诵记忆诗词。
6. 回顾和复述:让孩子自己讲解整首诗词的词意和意境。
7. 复盘: 孩子下一次复习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尝试绘制一张属于宝贝自己的思维导图,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运用孩子脑海中的图片作为古诗中的关键词小图标,对于孩子记忆更深刻。
8. 延展学习:当孩子学会《夏夜追凉》,丹娜妈咪认为家长可以在未来带孩子去周边的公园、竹林或其他树林深处仔细观察一下大暑节气有哪些植物和小昆虫,感受不同地区和城市的气候变化,看看它们各自的生活习性也是一堂很好的自然学科语文课、地理课的综合实践学习噢。
9. 所有视觉化小图标没有标准答案,只要符合中心主题即可,建议家长和孩子们选择自己熟悉及能力所及的图案来绘制。思维导图是一个帮助思考的工具,不是锻炼绘画能力,初学者不要浪费时间绘制图案多精美。
结语
希望以上杨万里的《夏夜追凉》,思维导图能帮助孩子快速学懂这首古诗。下一次孩子提问大暑节气有哪些古诗?或者老师提问孩子,都可以立刻向大家朗诵这一首通俗易懂的写景抒情古诗作品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