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是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古今文人素来喜爱咏菊,有的是登高赏菊,有的是以菊花寄托自己孤高的气质,有的以菊花表达自己淡泊的情怀。
《饮酒》(其五)
【晋代】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独爱菊花,世人皆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已成千古绝唱。陶渊明把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价值诗意地融合在一起,以真淳恬淡的心境流散到自然大化之中,菊花的品性,已经和陶渊明的人格交融为一,这就是他傲然脱俗的人格象征。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历来被视作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陶渊明爱它,元稹也爱它,还模仿陶渊明把自己家周围种满菊花。诗人喜爱菊花,不是因为它香或者它漂亮,只是因为“此花开尽更无花”。
《九日齐山登高》
【唐】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此诗是为安抚友人张祜的失意情绪而作。尘世难逢,为何不及时行乐,插满菊花,但醉酩酊,不恨斜阳。古往今来都是如此,何必为了这人生无常而心灰意冷呢,还不如与菊花一样,不管秋风,笑傲霜雪。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时在一个重阳日与客饮酒赏菊有感而作,前两句写满园金菊中有一朵白色的,后两句马上自比,说好似自己年纪大了却还可以与这些年轻一辈同歌同酒,别致新颖。和其他诗词都爱感叹流光易逝,好景难再不同,诗人豁达的表达了自己不惧衰老,仍然青春的兴致,颇有情趣。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他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出来做官。作者托物言志,以菊花宁可枯萎于枝头也不会随风而去来表明自己宁死不屈,对祖国的忠贞。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代】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
《题菊花》
【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予桃花一处开。
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自然有着满腔的激情与豪迈,并且有这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所以他并不写菊花孤高绝俗的品质,反而直接道出菊花的落魄。但他一腔热血和抱负,想改变这一“不公平”的现象,豪言许下“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予桃花一处开。”颇有侠之大者的气概。
《如梦令•野菊》
【宋】张镃
野菊亭亭争秀,闲伴露荷风柳。
浅碧小开花,谁摘谁看谁嗅!
知否?知否?不入东篱杯酒。
野菊颇象菊却生长于原野,因而“菊”前冠了“野”字以示品位远低于菊。张镃咏它时,既未脱离也没局限于它固有的“花”性,而是融入合情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运用拟人化和象征等艺术手段,赋予野菊以活脱脱的“人”性、“人”品——不自弃却总被人弃,冀有为却无可为,含蓄地表达了被遗忘者的孤苦愤懑心态。
《菊花》
【明】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这是一首托物寄兴的诗,没有什么艰涩的意象,很清新淡雅,并且浅近直白。沦落天涯的文人骚客从这篱笆里面的开放的秋菊中,看尽了浓浓衰飒的秋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诗人借菊花以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