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古诗有哪些?
1、《清明》
作者: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2、《清明》
作者:宋代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译文:清明时节, 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虽然无论智愚高低, 最后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3、《清明》
作者:宋代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译文:清明这一天,南山北山到处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凄惨地哭泣,如同杜鹃鸟哀啼时要吐出血来一般。
黄昏时,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夜晚,上坟归来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因此,人活着时有酒就应当饮,有福就应该享。人死之后,儿女们到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过阴间呢?
4、《郊行即事》
作者:宋代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译文: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丝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
休要推辞这杯酒,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不可乐而忘返。
5、《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作者:唐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译文:主人公斜倚在绿树下的六曲阑干上,着在微风中飘荡的柳丝,忽然发现原来在冬季叶落后呈金黄色的柳条已经全都变成绿色了。
是谁把秦筝的雁柱移动了,使它的音调那样的哀怨?以致成双的燕子惊得穿过帘幕飞出去了。放眼望去尽是落絮纷纷,红杏的开放时分,一霎那就飘落清明雨。酣睡醒过来懒洋洋的不说话,惊残的好梦我哪里寻去?
清明古诗的意思
1、白话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2、《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清明古诗意思
1、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2、《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古诗拼音版
1、《清明》 杜牧qīng míng shí jié yǔ fēn fēn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 ,lù shàng xíng rén yù duàn hún路 上 行 人 欲 断 魂 。jiè wèn jiǔ jiā hé chù yǒu借 问 酒 家 何 处 有 ,mù tóng yáo zhǐ xìng huā cūn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
2、古诗的意思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3、古诗赏析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后人学习继承的地方。
清明古诗赏析
1、《清明》先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2、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