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简介
1、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亳州谯县古城人(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生平卷入牛李党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
2、出身赵郡李氏南祖。李绅六岁丧父,随母迁无锡(今江苏无锡)。唐和元年(806年),进士及第,补国子助教,历任江、滁、寿、汴等州刺史及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入朝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擢尚书右仆射,改门下侍郎,封赵国公,为相四年。出为淮南节度使。唐会昌六年(846年),病逝于扬州,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李绅是哪个朝代的
1、李绅(772-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出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2、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悯农二首》,流传甚广,千古传诵,被誉为悯农诗人。《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今编为四卷。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李绅,是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饮一食当思来之不易,需要珍惜。
2、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吃不饱,浪费了食物,等同于抢夺了他人的食物。
3、勤由俭来败由奢,表面上看浪费了食物,实际上是奢侈的坏习惯的开始。
4、大人的习性会让小孩子效仿,从小就养成了不正确的三观与坏习惯。
5、尤其在公共场所浪费食物的人,容易引起公愤,令人憎恨。
6、天上不会掉馅饼,食物都是钱买来的,或劳动所得,浪费了食物,就等于浪费了钱或劳动,从而使这种钱或劳动变得无意义虽然现在人们食饱物丰,但是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一首“锄禾日当午”的诗,十几亿中国人几乎都会背。现在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的人吃不饱饭呢,只是不广为人知罢了。
老人的教导和传统文化的精神都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们不浪费食物不光是珍惜别人的劳动,其实跟我们自身的福报也有很大关系。
佛家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因果。你如何对待自然万物,万物就会如何对待你,这是真实不虚的道理。有人会说,食物又不是动物和植物,没有生命的东西怎么会给予我恩赐呢。道理很简单,食物让你充饥并维持生命,这本身就是最大的赐福。
我们每个人的福报就像是银行存款,如果你只花不存,总有一天会福报享尽,那么不顺、疾病、灾难等就来临了,甚至还有死亡。所以一定要懂得惜福和培福的道理,福不可享尽,还要尽可能地积攒。而珍惜食物就是珍惜自己的福报。
仅供参考
李绅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是唐代第一个有意识地以“新题乐府”为标榜和传统的古题乐府区别开来的诗人。他曾一气写出《新题乐府》二十首。他的《悯农二首》,铸为格言,传诵不衰,虽未被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的“新乐府辞”中,其实是地道的新乐府,是新乐府运动中的杰作。李绅“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锋,对唐代长篇叙事诗的发展也有贡献”(吴庚舜等主编《唐代文学史》)。中唐是文学史上叙事诗较为发达的时期,李绅是当时重要的诗人,与元稹、白居易等为叙事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李绅长篇叙事诗的成就与影响仅次于元白。李绅《莺莺歌》《悲善才》等叙事诗,与元稹的《会真诗》《梦游春》《连昌宫词》、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一样,是中唐时期长篇叙事诗中的代表作品。
1、《灵汜桥》唐李绅
灵汜桥边多感伤,分明湖派绕回塘。
岸花前后闻幽鸟,湖月高低怨绿杨。
能促岁阴惟白发,巧乘风马是春光。
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零念越乡。
2、《新楼诗二十首·新楼》唐李绅
戎容罢引旌旗卷,朱户褰开雉堞高。
山耸翠微连郡阁,地临沧海接灵鳌。
坐疑许宅驱鸡犬,笑类樊妻化羽毛。
惆怅桂枝零落促,莫思方朔种仙桃。
3、《拜宣武军节度使》唐李绅
油幢并入虎旗开,锦橐从天凤诏来。
星应魏师新鼓角,地嫌梁苑旧池台。
日晖红旆分如电,人拥青门动若雷。
伊洛镜清回首处,是非纷杂任尘埃。
4、《悯农》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