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落木萧萧下的下一句是什么(无边落木萧萧下什么意思)

无边落木萧萧下的下一句是什么

无边落木萧萧下的下一句是什么(无边落木萧萧下什么意思)

无边落木萧萧下的下一句是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唐代杜甫的《登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飘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赏析: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

无边落木萧萧下的下一句是什么(无边落木萧萧下什么意思)

无边落木萧萧下什么意思

无边落木萧萧下出自唐朝杜甫《登高》。

原文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翻译:无边无际的林木,树叶萧萧飘落;无穷无尽的长江,江水滚滚而来。

赏析:这两句诗作于夔州,写登高所见的江天秋色。夔州滨临长江,江流在此进入瞿塘峡,峡口多风,深秋时更是天高风急,诗人登高仰望,只见无边无际的林木落叶萧萧而下,滚滚而来的长江奔流不息,雄浑、寥阔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使诗人更加感到太空浩茫,岁月悠久,联想到自己年华已逝,壮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壮,全联对工整,气韵流畅,加上“萧萧”“滚滚”两组叠字的对用,读来音调铿锵,气势奔放,前人称它为“古今独步”之作,实非过誉。

无边落木萧萧下的下一句是什么(无边落木萧萧下什么意思)

无边落木萧萧下是哪首诗里的诗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是唐代杜甫写的《登高》。

无边无际的林木,树叶萧萧飘落。无穷无尽的长江,江水滚滚而来。

这两句诗作于夔州,写登高所见的江天秋色。夔州滨临长江,江流在此进入瞿塘峡,峡口多风,深秋时更是天高风急。

诗人登高仰望,只见无边无际的林木落叶萧萧而下,滚滚而来的长江奔流不息。

雄浑、寥阔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使诗人更加感到太空浩茫,岁月悠久。

联想到自己年华已逝,壮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壮。

全联对工整,气韵流畅,加上“萧萧”“滚滚”两组叠字的对用,读来音调铿锵,气势奔放,前人称它为“古今独步”。

无边落木萧萧下的下一句是什么(无边落木萧萧下什么意思)

无边落木萧萧下全诗句

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1,渚清沙白鸟飞回2.
无边落木萧萧下3,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4.
艰难苦恨繁霜鬓5,潦倒新停浊酒杯6.

1.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当地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渚:水中的小洲.飞回:回旋.
3.落木:落叶.萧萧: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4."万里"两句: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杜甫当时患有肺病、风湿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5.繁霜鬓:白发日多.
6.潦倒:衰颓、失意.这时杜甫因肺病戒酒,故云"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诗人在夔州,逢重阳节,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景激起了身世飘零的感慨.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但其实情景是融于一体的.
首句如高天之狂飙,深谷之哀猿,惊心动魄,使全诗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之中.次句却平缓而出,让人感到一种宁静的凄凉、空旷的惆怅、孤独的忧伤.这一片空阔冷寂的天地,逼出了三四句的万象纷繁和百感交集."无边"的丰富纷繁,"不尽"的悠远深长,"落木萧萧"之衰飒无情,"滚滚长江"之汹涌无穷,这一"下"一"来",写出了宇宙时间之永恒、空间之无限,也写出了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永远的惊叹、震憾和领悟.无边落木萧萧下,固然使人类深感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奈,但不尽长江滚滚来,又往往激起人生命的激情,向人类示范着一种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正因如此,这首充满悲凉感的诗篇才使人品味出一种悲壮感,看到一种壮心不已的意境.如此一来,以下四句也就都有了同样的审美精神:万里悲秋常作客,是悲凉的进取;百年多病独登台,是不幸者对命运的不屈不挠的抗争;艰难困苦,穷愁潦倒,玉汝于成.诗人生命旅途上的坎坷不幸、凄凉悲伤是重重叠叠,无以复加的,然而他不屈不挠的进取也是可歌可泣的.沉郁顿挫的生命固然是沉重感伤的,但也是丰富、深沉、有力度的.
此诗四联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这种写法历来受到评家注意.
《诗薮》云:"杜'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杜诗镜铨》:"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的情景写出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无边的空间,无尽的时间,深远的宇宙,难以洞观。充分展示了秋日萧瑟,悲从中来的观感。然而,悲秋、伤逝之感固深,却因空间的寥阔、时间的绵亘而易悲凉为悲壮。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此诗选自《杜工部集》,是杜甫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