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意思?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原文】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评析】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句话,两千五多百年来不知道激励了多少的中华儿女,使他们堂堂正正挺立在人世间,也成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之一。
孔子在两千五多百年前就能意识到个人的力量,用现代语言来解释,可以看成对人的尊重,甚至可以看成是最早的人本主义思想的源头之一。在同时代的西方社会还把神的意志当成至高无上的意志去崇拜的时候,孔子已经意识到普通人的志向也是难以改变的,因此也就必须给予重视。不管你有多大的力量,也不能轻易改变普通人的意志。
三军可夺帅也的也字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改变。
【出处】《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注释】
1.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
2.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男子汉
3.夺:改变,换。
4.志:(某人的)志气。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却不可以改变。”
三军可夺帅也夺古今异义?
《论语子罕篇》中。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经文中夺字含义,自古存在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有一些学者认为:夺就是夺走的意思。王力《古代汉语》的注解就是,三军人数虽多,如果军心不齐,它的主将也会被人夺走。但这种解释容易有弃义。根据经文中的含义,前后二个夺其含义应该是一样的,所以把夺理解为改变,与经义更接近。
夺:改变之意。
经文可译为:孔子说:三军的统帅是可以改变的,但一个有志向的人的志向是不可能改变的。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有什么深刻含义?
出自《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谓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理解就是,人要有志气,不能随便放弃自己的目标,要不懈努力。
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理词性?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论语·子罕》,意思是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形容了一个人志气的重要性。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