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均被称为什么?
吴均体。
吴均,469至520年,又作吴筠,字叔庠,吴兴故鄣即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诗文自成一家,长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吴均曾经当过奉朝请,作品集被叫做《吴朝请集》,可以被叫做吴朝请。他的诗文清新秀逸,工于描山状水,在当时颇有影响,故称吴均体。其诗今存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吴均体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
吴均朝代?
首先,我们来看看吴均生活的年代就可以知道他是哪个朝代的诗人了。根据史料记载公元469年,死于公元520年,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年份计算出吴均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了。吴均年轻的时候非常好学,而且为人正直。他的作品大多是反映社会现实的,风格清新爽朗,擅长描写大自然中的景物。
南朝时期梁武帝刚登基的时候,他只当了一个州郡的主簿。过了几年后,他去给建安王当了书记官。后来被临川王推荐给了武帝萧衍,梁武帝非常看重他,让他担任奉朝请,这个官职虽然是一个清闲的文职,但离皇帝比较近,算的上皇帝的亲信。但吴均后来,想要撰写北齐皇帝的起居注和当时大臣的言行记录,但没有被赞同;他便私下写《齐春秋》,因为他在文中写到:梁武帝本来是齐明帝辅佐之臣,这就使得他深深的触怒了武帝。于是武帝烧了这本书,把吴均也罢官了。后来他又奉旨写《通史》,但书还没写完就去世了。
吴均为什么被称为古之狂者?
吴均好像并没有这样的称呼。
吴均(469~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
为文清拔,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诗亦清新,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为时人仿效,号称“吴均体”。吴均诗文著作较多,惜多散佚。
人们称吴均为什么?
吴均文清拔,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诗亦清新,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为时人仿效,号称“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以简洁而传神的文笔,描写富春江两岸清朗秀丽景色,读后如亲临其境;《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将青山、石门山景物描绘得如诗如画、惟妙惟肖,为六朝骈文名著。现存的志怪小说《续齐谐记》,是继南朝宋东阳无疑《齐谐记》而作,故事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鲁迅誉为“卓然可观”。其中《清溪神庙》、《阳羡鹅笼》尤为出色。吴均诗文著作较多,惜多散佚。
吴均的简介?
吴均(469~520年),又名吴筠,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1]。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