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拟是什么意思?
1、基本解释: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2、比配;与之相类似。冰心《往事(二)》:“今夜林中月下的青山,无可比拟!”3、比方,譬喻。朱自清《温州的踪迹》:“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4、比较,对照。毛泽东《论持久战》:“中国近代无数解放运动的失败都有其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都不能比拟今天的情况。”
比拟的定义?
比拟的意思是指比喻或者是比较的意思,比如说我是你难以比拟的,也就是相当于我是你难以比较的,或者是你难以比喻的,说明了我的实力远比你强,我的实力远在你之上的,所以在这里的意思也就是相当于比较的意思,难以比拟,也就是难以比较的意思
高中语文:如何区分比拟、拟人、拟物、借代、象征、借喻、暗喻?
比拟:把人比做物,或把物比做人.涉及面宽. 如:春姑娘回来了.[拟人] 哈吧狗跑到日军少佐面前,点头哈腰地说:......[拟物] 拟人:把物比做人.涉及面比\"比拟\"窄. 如:春姑娘回来了. 怎么区别:拟人时就是:\"拟人\";\"拟物时就是:\"比拟\". 借喻:比喻的一种[比喻分为:明喻,借喻,暗喻.]它没有本体,没有比喻词.在文中直接把喻体当做本体用.如: 1,明喻:太阳象一个大火球.[太阳:本体;象:比喻词;大火球:喻体.] 2,暗喻: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太阳:本体;是:比喻词;大火球:喻体.] 3,借喻:大火球把大地烤得滚烫.[没有本体,没有比喻词.] 本体和喻体之间只有相似点,而没有其它任何关系.它们之间只是临时建立的借用关系. 借代:是用一个事物或物体的一部分来代替整个物体,或者用整个物体来代替部分物体. 如:红鼻子过来了.[一个人长了红鼻子,结果,别人就拿红鼻子来称呼他.] 二刀肉来了!瘸子来了!顺风耳来了![这些都是外号,或者生理上的缺陷,结果被用来代替他本人.] 借代:本体和借体之间有着依存关系.不是相似,相象的关系.而是本体身上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比拟是什么手法?
以下为个人认识,仅做参考
比拟包括拟人,在同一个叙述中可能会既有比喻手法又有比拟手法,但比喻和比拟不存在包含和被包含关系。
比拟是把一物以另一物的情况(包括人比物、物比人)来表述,也就是用对另一事物的正统叙述来表示某一事物,其重点是表达这某一事物的情况、状态,等等,而不是单单用一事物个体(或者一类)表示另一事物个体(或者一类)。如果叙述内容中一事物个体(或者一类)被比作另一事物个体(或者一类),而对其情况、状态等的叙述仍然是这事物本身相对应而应有的正统叙述,那么就是比喻。
比如:
他像铁塔一样矗立在那里。(这是比拟,把人比作物“铁塔”,更重要的是,对“他”的情况的描述、叙述用的是“矗立”而不是“站立”)
他像铁塔一样站在那里。(这是比喻,把“他”比喻成“铁塔”,更重要的是,对“他”的情况的描述、叙述使用的是“站”)
再比如:
青松排排立,助我守边疆。(这是拟人,比拟的一种,因为“助”、“守(边疆)”原本不是青松的行为动作而是人的)
又如: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里都是比喻)
而:
大漠沙如雪,风吹飘飘下。(这里就是比拟了,是用物拟物)
也就是说,只是把一事物用称呼另一事物的名词来表示而不是用叙述另一事物的情况的说法来表示,那就是比喻。
那么,怎么判断是比拟呢?偶们看这个例子:
姑娘们正是花季盛开的时候。(正统的常规说法:姑娘们正是青春年华的时候)
这句话中的用来叙述的关键词是“盛开”,偶们把句子说的主体(姑娘们)和比拟的提示语(花季)隐去,那么很显然你会认为是在描写“花”,因为用的叙述语是“盛开”。
其实,“比喻”和“比拟”这两个词的用字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自的情况。
阳光下花儿像火一样红。(比喻)
阳光下花儿像火一样熊熊燃烧。(比拟)
这股热情猛烈如火(比喻),燃烧了整个中华大地(比拟)。
(注意,这是一个复合句)
太阳露脸了。(比拟(拟人);本原说法:太阳出来了)
教室里沸腾了。(比拟(拟物))
消息一出,顿时炸开了锅。(比拟(拟物))
人声鼎沸(比拟(拟物))
比拟借代有何区别?
一、概念不同
1、借代,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如把某件东西描写成有人的动作、行为。
3、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
4、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本体和喻体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感知事物。
二、作用不同
1、借代的作用:形象生动、重点突出;简洁、精炼;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
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把了。
2、拟人的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这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
3、比拟的作用: 把事物刻画的神形毕现,栩栩如生,增添特有的情味。
如: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把人的欢呼声拟作浪涛声,突出声音的气势,表现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4、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复杂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如: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
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祥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属比喻句。
三、用法不同
1、借代:借代侧重相关性。
枪杆子里出政权。
是用具体代抽象。
2、拟人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
如:真理它却不会弯腰。(臧克家《胜利的狂飚》)
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
3、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比拟描述的词往往是形容词或动词。
如: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张建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把“风火山”当做生物来描写,所以会露出“狰狞”的面目,通过这种手法表现出风火山给铁路修筑带来的巨大困难。
4、比喻: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比喻的词(喻体)往往是名词。
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袁鹰《十月长安街》)
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喻词(成)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