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中的愚人食盐的道理?
愚人食盐的道理:
一是看到事物内部的联系,不能单一形而上学的看问题;
二是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
愚人食盐的的原文: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译文: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朋友家做客,和主人一起吃饭,嫌弃食物淡而无味。主人听到之后,于是又在菜里添加了盐。他吃了后觉得很美味,于是自言自语说:“菜之所以味道鲜美,是有了盐的缘故。很少就如此,何况量多的时候呢?”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就不吃菜只吃盐。吃过之后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
文言文《愚人食盐》译文及字词解释?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食空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注释:1.选自《百喻经》。这是一部佛教文学作品,古印度人著,我国南朝时人译,全书共九十八条,号称“百喻”,均为以故事宣扬佛教思想。2.[更]改变。3.[缘]因为。4.[空]空口。5.[口爽]口味败坏。6、断贪:即为祈愿或成就修行,而于特定期间内断绝饮食。本为瑜伽派或其他苦行
外道行法之一。后为佛教采用。
译文
从前的时候,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作客。主人端出食物来,他嫌淡而无味。主
人听罢,便另外为他添了点盐进去。愚人尝到了盐的美味,心内便想:味道所以这么
美,是有盐的缘故。少少一撮,尚且如此,满满一把,岂不更妙?这愚人不懂其中的道
理,便单单吃那盐。吃罢,口颤舌抖,反而得了苦楚。
这就譬如那些外道,听说节制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绝了饮食。或是断七日,或是
断十五日,空佬佬地使自己遭一番困饿,却对修道毫无益处,活像那个愚人,因为盐可
调出美味来,就单是吃它,致使口颤舌抖,外道的断食也是这样。
原典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既得盐美,
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
爽②,反为其患。
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③,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
益于道,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复尔。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什么意思?
意思是:主人听到之后,于是又在菜里添加了盐。【出处】《愚人食盐》——南北朝·僧伽斯那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译文】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朋友家做客,和主人一起吃饭,嫌弃食物淡而无味。主人听到之后,于是又在菜里添加了盐。他吃了后觉得很美味,于是自言自语说:“菜之所以味道鲜美,是有了盐的缘故。很少就如此,何况量多的时候呢?”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就不吃菜只吃盐。吃过之后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扩展资料1、《愚人食盐》创作背景愚人食盐,佛家寓言,出自《百喻经》。《百喻经》是古天竺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现存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2、《愚人食盐》寓言寓意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凡事均有度,过犹不及。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的意思?
意思就是:之所以味道鲜美,是有了盐的缘故。
南北朝 · 僧伽斯那《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译文: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朋友家,主人给他食物。食物嫌淡而无味。主人知道之后,于是添加盐。他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于是自言自语说:“之所以味道鲜美,是有了盐的缘故。很少就如此,何况又多了?”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就只吃盐。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天下的事情都是这样,经过则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