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别业》古诗原文及翻译?
终南别业【唐】王维作品原文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chuí)。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sǒu),谈笑无还期。作品注释 中岁:中年。 道:这里指佛理。 家:安家。 南山:即终南山。 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 川别墅所在地。 胜事:美好的事。 值:遇见。 叟(sǒu):老翁。 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作品译文 中年以后厌倦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 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然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地就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间。
终南别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我最喜欢这一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我很向往的一种心境。其实诗词或者古文里,有很多展现自己人生观或者信念、观点的句子。大家可以慢慢积累。将这些运用到写作里,是非常加分的。创作背景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译文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诗句赏析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地揭示出来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诗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他的一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另一个可能 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这个登山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此句有两种意境第一种,身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 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就是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对修行的方法、观念都不了解。你先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弃。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如果用这种诗境来看待,处处会有活路的。让心灵告别束缚,回归明净而无牵无挂。 以上文字图片均来网络,经典引路,诗词为伴,希望大家的坚持阅读关注一下,更多精彩等着你!
王维什么时候写的《终南别业》?
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中岁,中年的意思。好,喜好。道,应是“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的意思,如“修道”。晚,晚年。家,居住、安家、定居。南山,指终南山;陲,边疆、边界的意思。字面意思是,中年时就好修道,晚年了又住到了终南山下这个地方。其实是特指辋川别业这个园林,王维晚年居住的地方。具体看这里。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胜,非常美好、美妙的意思;注意这里不是“盛事”,意思是不一样的。自知,自己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经常(“每”字体现的)兴头一来就自己出发(去山里游玩),看到美好的事情也只有自己知晓。这两句话字面浅显,初读容易忽略过去;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微妙,试为列举之:兴来便独往,说明无拘无束,且心态开放。每独往,说明这种事情经常发生。胜事说明很好很开心的。“独往”、“自知”而不介怀,心态非常恬淡超然。“空”字不知道怎么解。但综合全诗来看,这里应该不会是消极的意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名句。流水对,字面上是对仗,但意思上则是有前后逻辑关系的 ---- 先是走到没路了,再坐下来看云;另一方面,这个逻辑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点像,只不过那联是找到路了,王维这里是干脆不找了,直接欣赏风景了。这两句要表现的是极度的悠闲自得。我们不妨仔细分析下:行到水穷处,这不是特意走到水穷处,而是随意的走,这个和上文的“兴来独往”是吻合的,上一联的延续。 然后发现没路了。这是一层转折。没路的时候,作者也不急躁,干脆就坐看云了。这是另一层转折。只有极度悠闲,才能有此等逸致。不止是云,还是“云起”,这是积极生动的态度,一下就把水穷二字带来的些许消极冲没了。这是第3条的递进。所以这两句有着各种对比和转折,及其丰富,读起来意境好或许和这点很有关系?更重要的是,这两句的用字又极其简单。不着痕迹,却意境极高。每次看到这种高级的手法,我只能赞叹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另一方面,同样是用字简单,却又显得极其灵动。让我想起他的另一些句子,都是灵动:“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等等……再次默默赞叹他是怎么做到的。有诗评把这句和“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相提并论,说都是以诗入画。确实如此。写白云其实还暗中用典。山中白云作为隐者的意境,这个我现在是熟知了。还是那个典,“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值,相遇的意思。叟,老人;林叟,居住在山中的老人。这句话是说,偶然遇到山中的两人,便相谈甚欢,忘了回去的时间了。这其实也是“胜事”的一部分内容。上一联写自己看云起,这一联写和林叟谈笑,这是不一样的内容。在坐看云起时之后接偶然值林叟,感觉是那么的恰当,既能写新东西,又不会显得变化突兀。这是不是属于很有笔力的收尾?偶然二字好,一来好在扣了二联“独往”二字,二来继续体现那种悠闲心态。在尾联写人物活动来收尾,好像是王维惯用的手法。除了本诗,还有如“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等。另外一点总结我近来连续读了王维好几首五律,觉得他的五律节奏一般有个特点,就是首联蓄势,二联灵动乘势飞出,然后三联再来个相对单独的描写,末联则是各种收尾技巧。这里尝试并列几首诗,以期能揭示这种特点:不知香积寺 | 空山新雨后 | 万壑树参天数里入云峰 | 天气晚来秋 | 千山响杜鹃古木无人径 | 明月松间照 | 山中一夜雨深山何处钟 | 清泉石上流 | 树杪百重泉泉声咽危石 | 竹喧归浣女 | 汉女输橦布日色冷青松 | 莲动下渔舟 | 巴人讼芋田薄暮空潭曲 | 随意春芳歇 | 文翁翻教授安禅制毒龙 | 王孙自可留 | 不敢倚先贤但本诗和另一首《赠张少府》却不是这样,他们在第二联时并没有飞出去,也不灵动;相反,是在第三联做这个事情。这样一来,整首诗的节奏就显得清淡很多。不知道这和王维晚年的心境或者写作技巧有没有关系。我把这两首诗放到一起,对比加深理解。中年颇好道 | 晚年惟好静晚家南山陲 | 万事不关心兴来每独往 | 自顾无长策胜事空自知 | 空知返旧林行到水穷处 | 松风吹解带坐看云起时 | 山月照弹琴偶然值林叟 | 君问穷通理谈笑无还期 | 渔歌入浦深
终南另别业诗的意思?
终南别业
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解
1、胜事:快意的事。
2、值:遇见;
3、林叟:乡村的老人。
4、无还期:无一定时间。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
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
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
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
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对句既纯属自然,又含隐哲理。凝炼至此,实乃不易。
终南别苑古诗?
没有终南别苑古诗,应该是《终南别业》
《终南别业》唐·王维
中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意思是: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