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而不立的成语典故?
原句:“人无信不立”,出自《论语·颜渊》,原句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商无信不兴”,为后人附会。
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此即孔子对子贡问政之答。民信之与足食足兵为孔子治邦强国之政。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无信;民信则为本。此也即与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身取义有相通这处。
后朱熹有曰:“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民无信不立”是孔子说的话,意思是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会垮掉。引申出人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的意思。从这句话,还可以看出诚信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在这个世界上得到人们的信赖与支持,就必须以诚待人,以信交友,否则纵使你有过人的天赋,也会寸步难行。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受到一些对自己学习也是对诚信的考验。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可以在世界上立足,在社会上立足,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人无信而不立,业无信而不兴国无信而不强?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是孔子说的,出自《论语》。原文是“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意思是:人没有诚信就没有威信,企业没有信任就不会兴旺发达,国家无信则败落。其中的“信”字是指诚信,信誉,周围人对你的信任度,是否认同,惹是没有信誉,别人对你办做不信任,即便是你做完这事也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所以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有诚信,信誉!
人无信则不立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的话,到了最后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在这个世界之中立足,好好的去感触这些世界,好好的去理解这个东西,让自己能够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去发展,到最后的时候,整个人才会更加的快乐,勇敢。才会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不断的去前进。
人无信不立的经典论述?
孔子在《论语·颜渊》里说:“民无信不立”,意指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并由此引申,指出人如果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十分深刻地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此后历朝历代,都不乏诚信之人。今天的古代故事就整理了几则古代诚信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曾参杀猪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
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
二、晏殊立信
晏殊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十分凑巧的是,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晏殊当官后并未迷失自己,每日办完公事,他总是回到家里,安心闭门读书。后来皇帝了解到这个情况,十分赞许,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勤奋,能够闭门苦读。
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皇帝听了十分高兴,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你可能也喜欢:
藏传佛教10条基本礼仪
古代名人故事之范缜卖论取官我不为
爱情最好的样子!古代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
古代名人故事之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

三、皇甫绩守信求责
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在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住。外公韦孝宽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了父亲,怪可怜的,因此格外疼爱他。
韦家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家里很富裕,由于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外公就专门请了个教书先生,办了个私塾,皇甫绩就和表兄弟们都在自家的学堂里上学。外公秉性严厉,尤其是对孙辈们更是严加管教,在私塾开学的时候,就立下规矩,谁要是无故不完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
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的时间。大家都忘记做教师上午留的作业。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里,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然后按照规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
表兄们都遭了罚,该轮到皇甫绩了,但外公看他年龄最小,平时又很乖巧,再加上没有爸爸,心里不忍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边,慈祥地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不过,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不做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么能成大事?”训诫一番就让他退下了。
皇甫绩和表兄们平素相处得很好,所以哥哥们都很爱护他,看到他没有被罚,心里都很高兴。可是小皇甫绩自己心里却很难过,他想:我和哥哥们犯了一样的错误,耽误了功课。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纵自己,应该也按照私垫的规矩,被重打二十大板。
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们一听,都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谁知皇甫绩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不遵守诺言。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
表兄们听了,都被皇甫绩这种信守学堂规矩、诚心改过的精神感动,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大板。后来皇甫绩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这种从小养成的信守诺言、勇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一直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人无信无以立原文?
无信无以立,无容无以思,无思无以明,无才无以立足,无不苦不以成才,无学无以广才,无志无以成学,无德无以培德,无新无以进步,无旧无以发展,无舵无以方向,无浆无以动力。
无平淡无以清心,无真知无以寡欲,无奢侈无以腐化,无公心无以正直,无清白无以清明,无淡薄无以明志,无宁静无以志远,无宽大无以兼覆,无慈厚无以怀众,无平正无以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