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桢的书法作品?
杨维桢的经典传世书法作品《元夕与妇饮诗》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绍兴路诸暨州枫桥全堂(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全堂村)人。杨维桢是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书画家。
杨维桢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在诗词方面有着“一代诗宗”之称。在诗词方面,他最擅长最富有特色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海乡竹枝词的全文意思?
海乡竹枝歌
元代:杨维桢
潮来潮退白洋沙,白洋女儿把锄耙。
苦海熬干是何日?免得侬来爬雪沙。
门前海坍到竹篱,阶前腥臊蟛子肥。
亚仔三岁未识父,郎在海东何日归?海头风吹杨白花,海头女儿杨白歌。
杨花满头作盐舞,不与斤两添铜铊。
颜面似墨双脚赤,当官脱袍受黄荆。
生女宁当嫁盘瓠,誓莫近嫁宋家亭。
白洋沙滩的潮水起起落落日复一日,
白洋沙滩的女儿们把持锄头和犁耙(辛苦劳作)。
海水熬到干枯是哪一天,
省得你(天天)在白白的沙滩上(爬来爬去)。
诗中晒盐女天天辛苦劳作,对自己的贪玩的小丈夫有怨言。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杨维桢 书法起源?
很多人学书圣的书法只是学了个皮毛,杨维桢对书圣的学习,则是全方位的向往。他非常欣赏王羲之东床坦腹的至真之性情,更向往江左风流的意趣。他本人年轻时空有一腔报效国家的热情,然乱世之下屡遭排挤,无奈之下选择了“诗和远方”,与众多文人相忘于江湖。宋濂云:
杨维桢晚年益旷达,筑玄圃蓬台于松江之上,无日无宾,亦无日不沉醉。当酒酣耳热,呼侍儿出歌《白雪》之辞,君自倚凤琶和之,座客或翩跹起舞,顾盼生姿,俨然有晋人高风。
看来杨维桢也是向书圣的“兰亭雅集”学习啊。在书法上杨维桢也道出了他对王羲之的书法继承。。他在《清真放生池上为道生元礼洗砚索诗为赋是解》云:“道人当画洒研石,自临青李与来禽”。这里道人说的就是他自己,“青李与来禽”指的是王羲之的《青李来禽帖》也泛指羲之的书法。
700年前的“丑书”,大家为何都说好,元代高隐杨维桢书法探析
王羲之《丧乱帖》
杨维祯的行、草书多是空中切入落笔,方笔多于圆笔,因此给人的感觉非常干练。因为落笔较重,所以经常会造成一个锐利的三角形,这种起笔似乎成了他的一大特征。而这种笔法正是于魏晋笔法中提炼出来的,我们可以参考王羲之的《丧乱帖》《二谢帖》等作品,可以找到出处。
700年前的“丑书”,大家为何都说好,元代高隐杨维桢书法探析
杨维桢《竹西草堂志》
700年前的“丑书”,大家为何都说好,元代高隐杨维桢书法探析
杨维桢《竹西草堂志》
杨维桢在《画沙锥诗序赠陆颖贵》中说:“临晋帖用笔喜劲”。由此可见他在取法晋人的时候,着重追求晋人用笔的遒劲,在他的行书《竹西草堂志》中就可以看到这种爽利的用笔,中锋和侧锋用笔转换自然,无论用笔还是体势都显示出王书的痕迹。
杨维桢的代表作?
杨维桢代表作《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西湖竹枝词》《明史·本传》《梅花弄》《白寻》《梦洲海棠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