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思?
“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思是:怕是只有在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意思是: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这两句话合在一起时暗喻自己一生漂泊,路途坎坷,与亲人聚少离多,心中怀念不已。
前一句诗出自宋代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全诗如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翻译: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后一句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全诗如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出处:《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创作背景: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扩展资料《雨霖铃》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雨霖铃》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在刻划心理。不论勾勒环境,描写情态,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生,做到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这首词的情调因写真情实感而显得太伤感、太低沉,但却将词人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的痛苦刻划的极为生动。古往今来有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今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译文?
翻译:今夜酒醒了,我不知道身在何处,恐怕是在有杨柳的岸边,独自面对凄冷的晨风和黎明时的残月吧!
此句是诗人想象分别后的情景,是虚写,杨柳、哓风、残月的意象,创造出一种凄清悲凉的意境。诗人本想借酒浇愁,可是酒醒梦回,愁更愁。“柳”和“留”谐音,写出恋人之间难舍难分的情感,“晓风”凄凉,正如离人内心的悲伤,“残月”难圆,恋人难以再聚。“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将情感寄寓在“杨柳岸晓风残月”中,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话的赏析是什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赏析:
“今宵”两句设想今夜酒醒之后,只见晓风残月的杨柳岸,不见心上人的凄凉寂寞。虽是虚拟,但写得情景交融,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虚景实写,明写景,暗写情,名句绝妙。
晓风残月,设想酒醒后岸边之景。这里,“晓风残月”更是依依惜别之情。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试想,今夜酒醒之时,不见心上之人,只对着岸上的杨柳,晓风轻拂,残月如钩,这情景该是多么令人伤情?无怪有人以此句来代表柳词,就在于它集中了足以触动离愁的意象来淋漓尽致地表现这种无法排遣的愁怀。
此首诗摘自《雨霖林》,《全宋词》中柳永所作,雨霖铃又作雨淋铃。这首词是作者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雨霖林一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二字,仄韵。
全词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
这两句摘自下阕。下阕重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意思是既经离别,多情却被情伤,佳节倍觉伤心。离别的酒已经醒了,可是伊人已经不在身边,残月难圆,杨柳也留不住行人,晓风吹醒了酒意,也吹动了伤心事。既是景语,更是情语,情景交融,似梦还真,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参考资料
柳永.雨霖铃.北京:北京雨霖铃出版工作室,2010
丰子恺杨柳岸晓风残月图解析?
这是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中的句子。描写的是多情人离别的情景。可是画面上怎么会出现农民田间劳作的场景呢? 丰子恺先生喜欢采用古人的诗词句子作为画题,但他不画古装而画现代装,看似画与题款毫不相关的内容。但在有杨柳有残月的田间劳作,也很符合这一题款的内容。 最关键是表达了丰子恺先生关心民生疾苦的菩萨心肠。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