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上册地理气候类型以及作用?
7年级上册地理气候类型以及作用:
1、热带雨林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
典型地区: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2、热带草原
特点:全年高温,湿季多雨(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分布:非洲、南美洲附近热带雨林两侧(南北10°~15°)
3、热带沙漠
特点:全年炎热干燥
分布: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沿岸(南、北纬15°~30°)
4、热带季风
特点:全年高温,夏季多雨,有旱雨两季
分布: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北纬10°至25°大陆东岸)
5、地中海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6、亚热带季风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分布:北纬25°~35°大陆东岸
成因:海陆热力差异
7、亚热带沙漠
特点:全年干旱少雨,夏季高温炎热
分布:南、北纬25°~35°的大陆西部和内陆地区
8、温带海洋
特点:全年湿润,冬季温和,夏季凉爽
分布: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9、温带季风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北纬35°~55°左右的大陆东岸
10、大陆性湿润气候
特点:夏季炎热多对流雨、冬季寒冷少雨
分布:北美洲100°W以东、40-60°N地区
11、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北纬35°~50°的亚洲和北美大陆的中心部分。
特点:冬夏温差大,全年降水少
分布:北纬35°~50°大陆内部
成因:距海较远,纬度较高
七年级上册地理气候分布的特点?
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规律: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左右)
成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呈上升气流.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南北纬10-20度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闷热多雨,受信风带控制时,干旱少雨.
3热带沙漠气候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20-30度)内陆或大陆西岸成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少雨,干旱
4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规律:南亚和东南亚(10-25度大陆东岸)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特点: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5地中海气候分布规律: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最为典型)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湿润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规律:亚热带大陆东岸(25-35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均匀.冬季稍多,气温年变化小
8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规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40-60度)
成因: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
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
9温带季风气候分布规律:亚洲东部(35- -60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变化大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规律:北纬50-70度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成因:纬度高
特点: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
11极地气候分布规律:北冰洋沿岸和南极洲
成因:纬度高
特点:全年皆冬,严寒少雨
12高原山地气候分布规律:海拔高的高原和山地成因:海拔高
特点:气温要低于通纬度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七上地理气候类型及特征和分布?
气候类型分布特点:
1、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降水分布均匀;分布:主要在南北纬5°以内;成因: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2、热带草原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季;分布:南北纬5-10°;成因:副高与赤道低压交替控制。
3、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分布:亚洲东南部、南部;成因:受西南季风控制。
4、热带沙漠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干旱;分布: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成因:常年受副高控制。
5、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分布: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成因: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6、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西;成因:风带与副高交替控制。
7、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分布:亚洲东北部;成因: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8、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全年温差大,降水稀少;分布:中纬度大陆内部;成因: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9、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温和湿润,降水均匀;分布:40-60°大陆西岸;成因:常年受西风控制。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促;分布:大陆内部纬度较高处;成因:纬度高,受副极地低压控制。
11、苔原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促;分布:极圈附近纬度较低处;成因:受极地气团控制。
12、冰原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促;分布:极圈附近纬度较高处;成因:受极地气团控制。
13、高山高原气候;特点:情况复杂,不好一概而论;分布:海拔较高处,一般3000以上;成因:海拔高。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课主要内容?
一、地球的概念
1、地球并非正圆球,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略长,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球的南、北半球不对称,北极半球比南极半径约长40米。
2、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3、地轴:转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地球仪是绕着一根固定的轴转动。这根轴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就叫地轴。
4、北极:地轴与地球仪上端的交点。
5、南极:地轴与地球仪下端的交点。
6、赤道:在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7、纬线:同赤道平行的线。
8、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9、北纬: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表示。
10、南纬: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1、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12、东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直至180°经线称东经,用S表示。
13、西经:本初子午线以西直至180°经线称西经,用W表示。
14、北回归线:人们将23.5 N称为北回归线。
15、南回归线:人们将23.5 S称为南回归线。
16、北极圈:人们将66.5 N称为北极圈。
17、南极圈:人们将66.5 S称为南极圈。
18:以20 W和160 S两条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二、半球基本地貌
三、地球仪的认识——纬线和纬度
1、0至90度;
2、从上至下如果度数逐渐减少为北纬;
3、从上至下度数逐渐增加为南纬;
4、同一经度上纬线长度度数越大,长度越短;
5、纬度越大,经线和纬线所包围的面积越小。
七年级上册地理,如何看地理位置?
七年级上册地理,如何看地理位置:
1首先看它所在大洲及其位置。
2其次看其沿不沿海。如果沿海则要说明濒临什么海洋。
3然后看其纬度位置。
4如果有领国接壤,可以写在其中,也可以不写。
例如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可以写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中国处于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