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学科的主要7个教学原则?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分期和分类?

中学历史学科的主要7个教学原则?

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把握住以下几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历史是一门科学。既然历史是一门科学,就需要历史教师去准确、科学地传授。当然,要想准确地传授并不难办,照本宣科就能做到。

关键是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丧失了历史知识的无限兴趣,丧失了教学过程灵活的方法,丧失了历史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是我们所不提倡和鼓励的。我们提倡和鼓励的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堂,有创新意识的课堂,师生互动式的课堂。

二、实用性原则

历史是一场考试。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参加高考 ,并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高考成绩是检验每个学科教学效果如何的试金石,历史学科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教学的实用性。

我们知道,考试成绩是掺不进水分的(作弊的除外),是一就是一,总不能说成是二的吧?学生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就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老老实实地学习,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

教师要想取得教学成绩,也要如此吧?历史知识浩如烟海,上下千年,纵横中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等数不胜数。要想把那么多的知识让学生掌握住、掌握好,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和诚实劳动。

三、教育性原则

历史是一面镜子。学习历史并不是单纯为了考试,唐太宗说过:“以史为镜,可以见兴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历史知识非常丰富,其教育功能和借鉴功能不能低估。我们且不说如何通过学习历史去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去掌握治国治民的方法,就针对学生而言,学习历史对其一生的成长和影响都是巨大的。

四、社会性原则

历史是一段故事。学习历史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了解历史发展的轨迹、熟知历史人物的事迹、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同时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和时期、每一个事件和人物,都有着一段精彩的故事。

应该说,历史学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巨大兴趣。我们在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历史不只是单纯地为了考试,知道点历史知识还有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五、联系性原则

这里说的联系有三层意思,一是我讲的以上几个方面是有联系的。课堂上传授知识既要科学准确,又要包含教育意义;既要务实实用,又要生动有趣;既要注意到历史知识,又要关注到现实生活;既要看到目前学生的任务,又要考虑到以后走向社会的发展。

二是历史学科内的知识是有联系的。历史的发展有纵的联系也有横的联系,纵联可以使我们看清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事件发展的轨迹,同一类型问题的演变,某一地区历史的变化等;横联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同一时期世界的形势,通过对比中了解中外的先进或落后,从中分析成败得失的原因并总结出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

中学历史学科的主要7个教学原则?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分期和分类?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分期和分类?

中学的历史也是一种文化,着重重视中学的历史,以让我们中学生以及更多的中国人铭记历史,所以中学历史的教学方法也尤为重要,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学历史教学方法。

 

一、运用精读素材找出疑问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借鉴精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素材中查找有效信息,便于他们产生疑问。比如在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教学中,笔者就要求学生围绕“鸦片战争产生的原因及国际背景”阅读课本,带着问题查找其中有价值的信息。笔者利用导学案,给学生提供了鸦片战争前清朝和英国的综合国力对比材料,让学生知道尤其是清朝的外贸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于是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通过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事件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军民的反抗情况。学生带着“处于贸易顺差地位的中国为什么却被打败?”“《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从历史教材中探寻答案。初中历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设计一定的导学方案,围绕课程知识要点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等来设计导学案,让学生有整体理解。选择富有情趣的历史小故事,让学生从趣闻轶事的阅读中发现更多的学习乐趣。多鼓励学生朗读、默读、角色扮演等,引导他们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鼓励学生运用笔记形式找出学习难点,引导他们有效探讨这些难点并加以理解消化。

 

二、任务协作破解难题法,增强互动与丰富体验

 

为学生组建探索历史知识的兴趣小组,改变传统的教师单一讲解模式,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有效破解难题,将识记转化为主动探索。创设可探究任务,帮助学生在群体合作过程中相互讨论学习,能有效激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让历史课堂更加富有情境与趣味。

 

三、任务协作以学生自我探究为主线,突出合作探讨

 

比如在《洋务运动》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以洋务运动的“自强”“求富”口号为切入点,要求学生与同桌从“洋务运动的概述”中找出运动实施的时间、做法、目的等,让他们能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中国19世纪60~90年代,以恭亲王爱新觉罗•奕䜣和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以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同时,笔者要求学生围绕“怎样评价洋务运动的改革思想?”“透过‘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八个字你能读出什么?”“洋务运动在军事、经济、文化和政治上有哪些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洋务运动虽然没有摆脱失败的厄运,但其对中国近代的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选择和作用的基本依据有哪?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基本的讲授方法有如下几种。

第一,讲述法。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实,历史知识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是要通过教师的具体讲述传递给学生。教师生动的讲述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历史的过程。教师帮助学生记忆历史史实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将学习内容与学习兴趣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述,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新知识与学生个人经验相联系,历史知识具有连续性,只有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结合起来,才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将旧经验与新知识联系起来,有助于新知识的掌握;鼓励学生结合史实回答问题,如让学生找出某段史料中存在的错误,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等等;布置多样化的作业,如:编顺口溜、列大事年表、构建知识结构图等。

第二,讲解法。讲解是对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种方法。讲解法常常是用于阐释历史上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民族关系、国际关系、会议和条约的内容、时间的因果分析、人物评价、事物的性质及影响等方面。讲解法要遵循以下原则:逻辑清晰,深入浅出地分析和论证事理;以事实为依据,即以有价值的史料为依据,进行全面的、辩证的、客观的阐释。

第三,讲读法。这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和相关的历史材料,并配合讲解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教材掌握历史知识,并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讲读法重点在阅读,关键在讲解。运用讲读法最忌讳用大部分课堂时间来读书,那样等于取消历史教学活动。

第四,谈话法。即历史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话、问答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围绕学习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认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历史课和文学课上,谈话起着特殊的作用:它能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谈话法运用得当,关键是教师运用好谈话的技巧,掌握提问的艺术。问题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低到高,循序渐进。

第五,图示法。图示法也称为纲要信号图示法、图文示意法,这是指借助词语、概念、数字、图表以及符号等形式传递历史信息的教学方法。其功效是提纲挈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把握历史概念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素材的选取,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做到宁缺毋滥。

中学历史教学能力的任务与要求?

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成绩?

提高初中学生历史成绩,要做到:第一,提高课堂效率,增加学生听课的兴趣,提升学习目标?第二,引导学生多读历史书籍,能够掌握课外历史知识,触类旁通。第三,通过历史检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及时进行评价。第四,通过观看历史类影视视频,多了解中外历史事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