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地图和人口?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一张关于汉朝的地图,这张地图对于中国人来说平淡无奇,但却让外国人为之疯狂。这就是根据《后汉书》记载的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各郡国人口制作出来的汉朝人口分布图。
在依靠人力的古代社会,人口是和国力成正比的,一个古代王朝想要强盛,首先依靠的就是人口的增长,有了人口才有了粮草和兵员。
根据《汉书》和《后汉书》的相关记载,西汉人口峰值出现在汉平帝原始二年(公元2年),人口约为6300万,东汉人口峰值出现在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人口约为6500万。
也就是说,两汉人口巅峰基本维持在6500万人左右,虽然这个数字只相当于今天湖南一省的常住人口,但在当时,这个数字却要占到全世界的三分之一。有老外曾经调侃说,在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生活在汉朝或者罗马统治之下。
古代中国人口基数大这本就是不争的事实,没什么稀奇,但为什么会让老外为之疯狂呢?
因为这张图除了人口分布外,其实还透露出许多其它非常有趣的信息,接下来我们就来一块看一下老外们是怎么分析的吧:
1、你可以清晰的看到,在宋朝大部分人口南迁之前,北方是多么的有优势,很棒的地图。(秦皇汉武注:指的是南宋开始的人口南迁,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中原汉民族南迁)
2、在所有关于三国蜀汉为什么没能击败曹魏的讨论中,这张地图可以清楚地表明蜀汉和曹魏之间的人力差距渊源。
3、汉朝疆域真的延伸到了越南南部吗?
4、他们用小麦做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吃的?现在还吃小麦吗?
5、我更喜欢中国北方和中部的食物,南方食物对我来说往往太甜了。
6、这意味着公元2年汉朝的人口数比我国2016年人口还多。
7、放到今天来看,如果一个国家有5760万人口,它将是世界人口排名24的国家,仅次于意大利。
8、居然是我们国家人口的29倍,这说明中国是多么的有影响力,而且必须管理如此广袤的国土。
9、这与公元前25年罗马帝国的人口差不多,太令人震惊。
10、天哪,这不是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吗?
11、在我看来,河南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领土,和临近的山东一样,河南和山东的人口比南方更密集,尽管汉朝南方的面积要大得多。
12、为什么人口在东北部最密集?我原以为应该分布在整个东海岸。
13、那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此时的汉文明仍在繁衍。事实上,古代文明都沿着河流而非沿海地区繁荣发展。
其中一位老外提到了三国蜀汉和曹魏的人口对比,的确,如果按照《三国志》的记载,蜀汉灭亡时,人口只有94万,这点人口与曹魏相比,实在是太少了。这么点人口,为什么诸葛亮还敢连年北伐,这不是要拖垮蜀汉吗?
其实,如果我们对比东汉人口分布情况,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东汉后期,益州人口多达724万,在黄巾、董卓时期,益州不仅没有经历战乱,反而属于人口净流入地。
所以,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说的“益州险塞,沃野千里,户口百万”绝对不是夸大,而是实情。那么蜀汉政权建立短短50余年后,益州人口连百万都不到了呢?
这跟汉朝的征税制度有关。汉代的士家大族常常通过隐匿人口的方式来少缴赋税,蜀汉政权体制延续了汉朝,所以,出现人口隐匿再正常不过,加上蜀汉为了北伐,常年征兵,更加剧了地方人口隐匿的程度。所以,有专家保守估计,蜀汉的正确人口应该在400万以上。
有着这样一个国力基数,刘备敢叫板东吴和曹魏,诸葛亮敢连年北伐,也就可以理解了。
东汉版图一览表?
东汉版图领土范围:
东汉相对西汉国土有所收缩,经过十一年的东征西讨,刘秀终于在公元36年扫灭最后一个割据势力,中国再次归于一统。
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将真番郡、临屯郡并入乐浪郡、玄菟郡。
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弃岭东地 。
因汉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放弃珠崖郡、儋耳郡。
汉顺帝永和二年(137年)林邑割据独立 。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南匈奴内附并被安置于河套。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置匈奴中郎将监护南匈奴降部 。
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乌桓率众内属 ,内迁于北部诸郡之北,置乌桓校尉监护乌桓并兼领鲜卑 。
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内附,以其地置永昌郡,西南得以扩充至大盈江一带。
至汉和帝永元六年(公元94年)彻底平定西域 ,西境抵海滨。
极盛疆域一览表,东并朝鲜、南据交趾、西逾葱岭、北抵大漠,国土面积约580万平方公里。
东汉末年的地图,想看看以前的徐州,荆州到底有多大?
徐州包括临沂 宿州 扬州 泰州的部分地区,以及整个徐州 连云港 宿迁 淮安 盐城。
荆州包括向北到达今天河南境内,向南到达今天广西桂林、广东韶关境内,向东达到今天湖北与江西交界处;向西到达今天贵州境内
三国地图十三州?
东汉十三州
州是汉代监察区名,又称部。东汉十三州包括:司州(司隶校尉部),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先设雍州,后改凉州,非东汉十三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资望轻重为转移。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东汉十三州
著名人物
张衡王景窦融
建立时间
东汉
概况
州,汉代监察区名。又称部。东汉全国设十三州,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东汉灵帝中平五年,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从此,州逐渐变成行政区,州牧也成为常设的一方军政长官。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资望轻重为转移。
司州
司隶州
东汉州名。亦称司隶校尉部。东汉时辖郡七,县一百零六。治所,即州行政机构所在地,在洛阳县。洛阳故城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司隶州的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及陕西渭河平原。
郡:河东郡,河内郡,河南郡,弘农郡,京兆尹,冯翎郡,扶风郡
青州
青州,东汉州名。辖郡、国六,县六十五。治所临淄县,故城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
青州、徐州、兖州、豫州
郡 :平原郡、东莱郡、济南国、乐安国、北海国、齐国。
(青州、徐州、兖州、豫州:由于这4州的地图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我把这4州的内容放在一起,方便联系地图看。)
徐州
徐州,东汉州名。辖郡、国五,县六十二。治所郯县,在今山东郯城县。汉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苏睢宁县古邳镇。三国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苏徐州。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地区。
郡:东莞郡,琅琊国,彭城国,东海国,下邳郡,广陵郡。
兖州
兖州,东汉州名。辖郡、国八,县八十。治所昌邑县,在今山东金乡西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西南及河南东部。
郡:陈留郡,济阴郡,山阳郡,任城郡,东平国,东郡,泰山郡,济北国。
豫州
豫州,东汉州名。辖郡、国六,县九十七。治所谯县,在今安徽亳州。辖境相当于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
郡:陈郡,汝南郡,安丰郡,弋阳郡,颍川郡,梁国。
幽州
幽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九十。幽州治所蓟县,在今北京大兴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
郡:代郡,上谷郡,范阳郡,燕国,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昌黎郡,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带方郡。
冀州
冀州,东汉州名。辖郡、国九,县一百。冀州治所常山国高邑县。三国曹魏移治信都县,在今河北冀县。辖地相当于今河北中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
郡:中山国,常山郡,河间郡,渤海国,安平国,清河郡,魏郡,赵国,巨鹿郡。
(冀州、并州:由于这两个州的地图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我把这两个州的内容放在一起,方便联系地图看。)
并州
并州,东汉州名。辖郡九,县九十八。并州治所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西、内蒙古自治区、河北、陕西的部分地区。
郡: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
荆州
荆州
东汉州名。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荆州治所汉寿县,在今湖南汉寿县北。汉末移治襄阳县,在今湖北襄阳市。辖境相当于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小部分。
郡:魏兴郡,上庸郡,新城郡,襄阳郡,南乡郡,南阳郡,江夏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衡阳郡,建平郡,南郡。
扬州
扬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六,县九十二。扬州治所历阳,在今安徽和县。汉末移治寿春,在今安徽寿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淮河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东部、河南东南部。
郡:蕲春郡,庐江郡,丹阳郡,吴郡,会稽郡,鄱阳郡,临海郡,豫章郡,临川郡,庐陵郡,建安郡,吡陵典农校尉部。
凉州
凉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二,县九十八。先设雍州,治姑臧,不久撤销。后设凉州,凉州治所陇县,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三国曹魏移治姑臧县,在今甘肃省武威市。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湟水流域,及陕西西部。
郡:敦煌郡,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西平郡,金城郡,陇西郡,南安郡,广魏郡,安定郡,扶风郡,京兆郡,北地郡,冯诩郡。
益州
益州北部
益州南部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二,县一百一十八。益州治所雒县,在今四川广汉。汉末移治成都,在今四川成都。辖境相当于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大部,及陕西、甘肃、湖北的一小部分。
郡:阳平郡,武都郡,汉中郡,巴西郡,梓潼郡,巴东郡,广汉郡,东广汉郡,巴郡,涪陵郡,江阳郡,踺为郡,汉嘉郡,蜀郡,永昌郡,云南郡,建宁郡,兴古郡,朱提郡,样珂郡,越隽郡。
交州
交州
东汉州名。辖郡七,苍太十六。交州治所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以北。三国孙吴移治番禺,在今广东广州。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部分,及越南的一部分地区。
郡:交趾郡,郁林郡,苍梧郡,朱崖郡,高凉郡,南海郡。
雍州
(已取消)
(兴平元年设置, 此时天下共有十四州)
汉光武帝定都洛阳,设立过雍州,但是不久取消。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分凉州和三辅地区置,成为正式行政区, 辖郡九。其范围包括原凉州部分和司隶校尉部的长安及附近的三辅,治所就在当时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的临时所在地长安。
东汉地图板块面积?
东汉的面积为1000万平方公里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一统朝代,东汉又称为后汉,乃为区别于西汉之前汉。东汉时的首都洛阳被称为东京,因此又以东京为东汉的代称 。25年刘秀称帝,仍沿用汉的国号,以这一年为建武元年,定都洛阳。汉明帝和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进入全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
佛教也在此时传入中国。但是在章帝后期,外戚窦氏日益跋扈,揭开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两股势力争斗的序曲,此后东汉政局不稳,政治黑暗。东汉时,三公权力再次大幅被削弱,尚书台权力得到提升。蔡伦发明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
东汉因富商豪强势力已成,而无法撼动,造成地主庄园势力的膨胀,其后无力解决这个问题,加上人口不断增加,而粮食生产又没有跟上人口成长,终于在184年爆发了黄巾之乱,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