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转正的民办教师,国家不能忘记他们

未能转正的民办教师,国家不能忘记他们

之前写过很多文章,发布在自媒体平台上,一直不温不火。前晚把半年前写的关于二舅妈的文章,换了一个题目《一个未能转正的民办教师的酸甜苦辣,浓缩了一个时代中国人的印记》发布在“今日头条”平台上。截至目前,平台推荐量75.1万,6.5万人阅读,156条评论,1359人点赞。

未能转正的民办教师,国家不能忘记他们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是白居易的写作理念。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

说实话,一直要求同学们写文章要为情造文,切忌为文造情。自己写作时尽量遵守,难免有为文造情、矫揉造作之时。关于二舅妈的这篇文章在“今日头条”上引起的关注情况,着实让我惊讶,也更加让我深刻意识到白居易针砭时弊的精髓。

写文章需要真情实感的喷发,才能引发关注。二舅妈是我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师,二舅妈那一代人的经历深深扎根在我的脑海里,经过我不太成熟的文字提炼,就引起了大量的同为民办教师的共鸣。

未能转正的民办教师,国家不能忘记他们

 

二舅妈是一个未能转正的民办教师的典型代表,浓缩了上个世纪中国民办教师群体的印记。

新中国建立,为了尽快消灭文盲,在广大农村让稍微有点文化的人,甚至是让一些大字不识、突击学习文化知识一两个月的农民教学,这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对于快速消灭文盲,让绝大多数孩子有学可上,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让广大农村的孩子开眼看世界,让他们开始通过学习知识考高中,考大学,改变个人命运,改变家庭命运,让穷苦农民有了更多盼头,让中国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新中国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而这些受到教育的穷苦孩子,都成了中国走向复兴崛起的基石,现在中国的伟大复兴不能忘记这些民办教师做出的巨大历史贡献。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开始处理解决为数众多的民办教师身份问题。通过考试、划定入职年限红杠等各种方式让一部分民办教师转正,还有一部分或是通过不了考试,或是与划定的入职年限不符的无法转正,被辞退。

被辞退的这部分教师,他(她)们已经从事教师工作二三十年,把他们完全推向社会,让他们重新以新的身份适应,这是很残忍的。多数晚景凄凉。

我二舅和二舅妈均为民办教师,二舅转正了,二舅妈没有转正,这个家庭有一个人有了保障,这个家庭生活也没什么问题。

未能转正的民办教师,国家不能忘记他们

 

而还有相当多的夫妻双方均是民办教师,均没有转正,这部分家庭就遇到了现实问题。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了二三十年,年龄大了,被完全推向社会,这是何等的悲伤,劳动能力变弱,如果再碰上多病,晚年没有保障,生活顿时陷入困顿。

有的省份已经出台了对未能转正的民办教师补助政策,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广东省。广东已经颁布地方性法规,按照任职年限,给予未能转正的民办教师最多每月九百月元补助,虽然不算多,但已经是国内做的最好的省份了。

现在中国年人均GDP已经突破一万美元大关,国家综合实力增强了,国家不应该忘记做出巨大历史贡献的未能转正的民办教师,应该从国家层面制定相应政策,给予他们一定关怀。

全社会也应该对这部分群体给予相应关照,以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从国家,到社会,到个体,都应做出相应努力,让未能转正的民办教师也能享受到国家富强、社会繁荣带来的发展成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