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新初一入学了,各个学校都“悄无声息”地组织了入学摸底考,实际也就是分班考。今天一大早,收到一位家长的报喜短信,“我们竟然分到了最好的班,喜极而泣!”由衷为她开心,因为我知道他们这一年,孩子从中等生一步步拼上来,最后到了优等生的行列,真的太不容易了。她把消息分享到小学班级群,本以为会收到祝贺,没想到竟然有人直接问她:“你的孩子凭什么进了最好的班?是不是花钱托关系了?再说不是不让设重点班了吗?学校这是违规操作。”她很生气,拒绝回答,一怒之下退出群了。我其实想替她回答一句:别的真没有,只是因为人家孩子和家长都很努力,付出程度到了才收获了最好的结果。看看人家写过的卷子、错题本、磨烂的笔记本就知道答案了。
双减不是突然而至的,减去的也不是学习,更不是考试。实际上,通过托关系或者买学区房或者摇号,进入中学的途径一直存在,看起来这些都不需要孩子付出什么。但家长要知道,这可都不是孩子不努力学习的借口啊。教育为社会分层而存在,你若甘心,那你不努力就算了,别人家的孩子照样会在高考的路上竭尽全力的。
人家的孩子凭什么进了最好的班?凭努力罢了。
不要跟我抬杠学校不能分重点班,谁都知道,平行分班对尖子生和差生都不友好,一个吃不饱,一个吃不了。就为了照顾学困生的尊严使劲喊着不能靠成绩分班。那不靠成绩靠啥呢?难道是靠颜值?或者靠姓氏?那样学校成了啥地方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知道因材施教,现在却有人支持大锅饭教育,真是可笑。你看看中考分流的时候会不会因为你姓氏排前面就优先录取你?再看看高考选拔的时候会不会因为你颜值高清北就来抢你?一个孩子,不安心学习,想让他干什么呢,从小就开始各种玩长大了能幸福的根据在哪里?一个家长,不支持孩子好好念书,只盯着别人不能比自己家的好,这是想干什么呢?孩子一步步被分流,分层,最后在社会上归位。教育就这样承担了社会分层的使命。
最后只能说,这些可以用来拼命读书改变未来位置的时光,不努力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