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育部官微发出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解读,详见下条。
在解读里有一条格外引人注目:
增加规定:民办学校可以在审批机关核定的办学规模内,自主确定招生标准和方式,与公办学校同期招生;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应当在审批机关管辖的区域内招生,纳入审批机关所在地统一管理;实施普通高中教育的民办学校应当主要在学校所在设区的市范围内招生。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不得提前招生。
虽然是简短的一句话,可能对很多人是有天大的关系的,前天我还在《四处建分校,真假谁知道》这篇文章里指出,民办高中以后也会受到限制,这不真的来了。
这句话对我们有哪些影响呢?
现在我们邢台本地去衡水上学的都是上的民办学校衡一、志臻等,以前这些学校是面向全省招生的,现在法律要求主要在设区市所在范围内招生,就是主要在衡水招生,虽然点明比例,但是衡水作为全国关注的一个热点,估计面向其它地市的招生名额会大幅减少。
路老师观察到新的条例实施的时间是2021年9月1日,那么今年可能就是给学校留的一个缓冲期。简单的举例说,衡水一中2018年的招生计划是2667人,但是面向衡水招生只有800人,2019年的招生计划是2667人,只有900人是衡水本地的,2020年年招生计划是2000人,因为教育部新规招生规模不能超过2000人,有1200人是面向衡水本地的,今年的招生计划还没有出台,但是我估计面向其它地市的还会减少,到明年对外招生会减少到10%——20%的范围,这项政策的最大作用就是减弱衡水对全省的掐尖,但是对于身处外地想去衡水上高中的学生家长来说,只能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了。
本来这就够难了,还有人来补刀,今年衡水高中招生对于外地学生要想享受A类生待遇,必须是5年户籍、5年学籍,这条规定去年还是4年户籍、4年学籍,也就是说逐年在增加难度。明年也可能会增加到6年。
鉴于这种新规,对于特别认可衡中模式的学生家长,特别向往衡水学校的学生家长,我觉得你们应该早点下手了。
什么时候为早?
小学一年级就应该去,最晚四年级就应该转户口,转学籍。
看到目前的政策一直在改变,何不一步到位?
早点出去有优势吗?
当然有,只要你能进入A类生,就能享受衡水中学、衡水二中的分配生指标,这个和在邢台市能享受邢台一中的指标是一样的,上衡中、衡二的比例会大幅增加,加上教育部对高中面向外地招生政策的收紧,衡一、志臻等都会增加本地招生的名额,他们总的招生名额不会变,不让在外地招生了,就只能招本地了,所以大家上这些民办学校的难度也会减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