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和河大学子的“对白”给我们什么启示

由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发起,面向“z世代”年轻人的大型文化思想演讲节目《对白·让我们和更好的你聊聊》(简称《对白》)于11月14日在河北广播电视台少儿科教频道《成长》栏目播出。

白岩松历时18年后再次走进河北大学,通过分享自身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智慧,激励新一代年轻人认识自己、找准方向、奋发有为。

白岩松和河大学子的“对白”给我们什么启示

和以往的讲座类节目主讲人单方向输出思想文化观点的模式不同的是,《对白》将更加注重从年轻人的角度出发,和青年学子们平等对话交流,解答他们关于自身成长、发展的诸多困惑与问题。

在活动上半部分你可以仔细体味来自主讲人白岩松的分享的观点和看法,下半部分则可以欣赏到白岩松面对学生提问时妙语连珠的精彩解答。

白岩松和河大学子的“对白”给我们什么启示

在2018年的两会上,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白岩松提出的“关注非著名大学学生精神世界”的提案受到了媒体的广泛报道。“青年是国家的基石,他们将成长为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

据统计,全国范围内的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其中“名校”占比大约6%,但也正是这6%的“名校”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占有了大部分的名家讲座等教育资源等等。在这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大环境下,占比超过94%的“普通高校”反而成为了被忽视的一方。

白岩松和河大学子的“对白”给我们什么启示

白岩松经常去高校讲座,他以自己的贴近观察说“知名高校一周的名家讲座排期几乎可以比得上普通高校5年甚至10年的讲座量”。他说,“在去一些偏远高校进行讲座时,常常去之前一万名学生在校园里等着,而讲完后学生们还会议论一年”。正是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他感受到了普通高校学生对精神、思想进步的强烈渴求。

白岩松和河大学子的“对白”给我们什么启示

在和普通高校学子们的交流沟通中,白岩松还感受到了4年“非名校”的大学生涯让这些本应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学子们带着一些不自信甚至自卑的情绪。让白岩松感觉自己必须为这些普通高校的青年学子们做些什么。携手名家走进校园与学生们交流对话的“对白”活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白岩松的做法给我们很多启示,我们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可能是“非名校”的学生,所以在生活中,不要太偏执,不能有一定要上名校,一定要考第一,一定要和某某比高低的思想,河北省每年考生50多万,清北的录取人数也就200来人,考上清北的比率多低啊!所以那些动辄就是清北率的学校其实也是有很多一般的学生给他们所谓的这些红花做了陪衬的。

做家长的一定要在意孩子的学业,特别是平民家庭的孩子,这很可能是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大事,但关心关注也要有度,毕竟每个孩子的资质是不一样的,我们无法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爱因思坦,所以也要试着去接受孩子的平凡,接受他的不优秀,但是无论他多么平凡都要教育孩子去做一个好人,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益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