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了的"上学路上"

#家庭教育加油站# “小呀么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呀,没有学问呀无脸见爹娘。”

30年前的儿歌倏然苏醒,下班回家经过校门口,门口前马路,被形形式式的私家车和各色眼巴巴的家长霸占了。它像吃饱的长蛇,鼓着肚皮,有点疲倦。一会儿,放学铃声响了,刚刚兴奋谈论的家长们,立马把头转向大门内,刚刚的火热变成了敷衍应付。

 

消逝了的"上学路上"

娃们来了,他们都来不及互相聊天说笑,就被拉进一个个行礼箱似的车子,呼啸而去。这让我有点同情娃们。在校一天,时间被安排得紧密相连,能畅快得笑闹的时间那么少。放学了,刚想喘口气,这不又被捉到了另一个拘束的空间。

想起我们少年时候,中午与晚上放学都是自己回家。父母要么在家里忙碌,要么在田里忙碌,有极少一部分是在单位忙碌的。他们把孩子交给了自己与伙伴们。从学校到家有至少五六里路,一路走回去,三五成群,结伙成伴,欢声笑语,春有花香,冬有风雪。哪儿有卖菜的,哪儿有个饭店,哪儿有个商店,一条街清清楚楚。还记得某个街头桥尾有户商店,店主是当时万元户,他家门头那盆红绿相映的万年青图案,是我脑中清晰的记忆。

 

消逝了的"上学路上"

父亲是个老师,似乎从街头到街尾都有人知道我是谁家三丫头。多年前,骑车忽然眩晕摔倒在地,醒来已在医院。我爸业已赶到。谁送我到医院的呢?怎么送的呢?不知道,后也没有言谢。我爸说:"有人打电话给我,说你摔了。我才赶到医院的。"

上学路上,我们无须去担心碰上什么坏人坏事,父母似乎也没有这么多担心。纯朴单纯的环境,让人与人之间没有那么多芥蒂与猜疑。家庭教育的大氛围是淳厚又温暖的。而现在的孩子是没有"上学路上"的,他们一放学就像行礼一样被运回家,或者被一直关在一个安宁的与外界隔绝的笼子里。谁之过?不是家长之过,亦不是老师之过。有时社会的发展,总会让人付出很大的代价,以求得一个平衡。

 

消逝了的"上学路上"

我们抱怨家长孩子怎么这么脆弱焦虑,怎么都不如以前那时的人们。可抱怨又有何用?现在的天空何曾是过去的那么朗月繁星的天空呢?几乎封闭的成长环境,丢失"上学之路"的孩子,何曾有那时疯狂与欢乐的机会?

或许,我们的家庭教育,要还一段"上学路上"的时光给他们"浪费"一下,给他们一段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毕竟,人,是自由的个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