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远方(二):师生共品《北冥有鱼》的魔幻味

蒋勋讲《庄子》,第一讲的名字叫“诗意庄子”,开篇他如此说:“庄子在所有中国哲学家和思想家里,庄子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喜欢的原因是,从青少年开始,在某一种青春的寂寞和孤独里,我觉得庄子一直陪伴着我。他的作品应该叫思想家或哲学家吗?……我觉得它像一个小说,像文学,像一首一首的诗。……”

初二的学生如何接受庄子的哲学道理?编者是不是高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蒋勋的话语,点拨了我:我只想到它的哲学、思想部分,却忽视了它与青少年心理契合的那一个部分,就是它像小说一样,充满着形象性和情节性。它的故事之外还有许多可以在创造的空间。是的,它就是充满魔幻的小说,就是青少年喜欢的奇丽的世界。

从“魔幻”出发,走进魔幻,再悟“魔幻”光环下的理趣。撷取和学生阅读《逍遥游》节选《北冥有鱼》的课堂实录,分享师生共读经典的快乐。

阅读与远方(二):师生共品《北冥有鱼》的魔幻味


魔幻的想象之美

(一)师生话“蝶”

师:同学么,你知道庄周梦蝶的故事吗?

生:知道。就是道家学派代表庄子有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非常惬意自由。可是醒来,还是庄周。他就发出了疑问:“到底是庄子梦中变成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成了庄子呢。”

师:很好。同学们,庄子为什么梦中没有变成一只甲壳虫或其他的动物?偏偏选择了蝴蝶。

生:蝴蝶是代表美好和愉悦,应该更符合庄子的心境。

师:如果你也做这样的梦,你愿意自己变成怎样什么颜色的蝴蝶?在哪里飞呢?老师想变成一只白色的蝴蝶,飞翔在广阔的草地上。我找一位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我希望是粉蝶,翅膀是有一点黑色的花纹。在校园里的操场上。

师:嗯,咱俩想的画面不一样。这就是“庄周梦蝶”的魅力——瑰丽的想象。“瑰丽”,奇丽,有色有味,有形有态。

阅读与远方(二):师生共品《北冥有鱼》的魔幻味

(二)画“鲲”描“鹏”

(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完成问题:用文字或画笔描绘你认为最“魔幻”的画面。活动: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推荐小组最佳想象力作品)

师:不知大家的鲲鹏都是什么模样的呢?我觉得鲲是蓝色的,鹏是……

(生抑制不住的兴奋,七嘴八舌,“怎么是蓝色的呢?”有人质疑。)

生(第一组)鹏猛地一振,便轻松地飞上了蓝天,细瞧:蓝色的宽阔如海的脊背,遮住半边天空。它与天混成一色,简直无法分清哪里是天,哪里是鹏背。忽然,它那静止的巨大的银色翅膀猛地扇动起来,顿时一阵飓风袭来,海面掀起万丈波澜。一会儿风止了,天际有跃动的云朵,那是鹏在飞翔。

生(第三组)鲲先从水中跃起,当巨大的身体完全离开水面时,长长的尾巴上亮晶晶的水珠全数滑溜溜的滚下,在尾稍形成白色的水柱。一瞬间,光溜溜的身体像裂开似的,五颜六色的羽毛一下子覆盖背脊,白色的羽毛覆盖腹部。海边的太阳照射着他,又像在注视着他,如此光芒四射的鹏诞生了!诞生在日出之时,大地复阳,万物生长。扑棱一声,如垂天之云的翅膀舒展开了。双脚轻点海面,如彩虹乍现,那是鹏振翅而起!

生(第五组)鲲是蓝色的,如大海,如天空。所以它再大海里游动,就似乎是大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者你根本不知它在哪里。只有它轻轻摆动尾巴,翻动起狂风巨浪时,人们才知道那是鲲来了。他到底有多大,说不清楚。据亲眼目睹的人说,今天看到鲲的脑袋,要想看到它的尾巴,必须搭个帐篷坐等到明年的此时。

师展示两个组推荐的绘画作品。

阅读与远方(二):师生共品《北冥有鱼》的魔幻味

学生所绘鲲鹏的形象

阅读与远方(二):师生共品《北冥有鱼》的魔幻味

学生所绘鲲鹏形象

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鲲鹏的形象,这就是庄子最具“魔幻力”的想象。它瑰丽,因为,闭上眼,你看见了它的颜色、情态、动作。庄子并没有说“颜色”,但在我们的心中这是一个五彩的世界。但庄子说了几个数字,两个确数,一个概数。大家在书中圈出来,简要分析这几个数据。

生:“几千里”反复两遍,突出鲲鹏之大,给人气势非凡之感。“三千里”是写拍打水面形成的浪涛之大,进一步写鹏的力量之大,“九万里”是鹏迁徙南冥的路程之远。

生:这些数据都是夸张,不仅写出鲲鹏外在特点,更能从侧面突出它的决心之大,“九万里”是展现了一怒而起的豪气。

师:说得很好!这几个数据不仅写出鲲鹏的硕大无比的外在特点,更突出它豪情万丈、志向坚定的精神特点。这就是庄子想象的第二个特点:雄奇。这种叫浪漫主义想象。能想起唐朝哪位诗人也常常有这样雄奇瑰丽的想象的诗句的?背出几句。

生: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生:飞流直想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师:对,李白可谓师承庄子,心中也怀揣着“鲲鹏”之志。看他在《上李邕》这首诗中怎么说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阅读与远方(二):师生共品《北冥有鱼》的魔幻味

化而为鸟,其名为鲲


魔性的理趣之美

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师以追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寓言中蕴含的“理趣”。问题:庄子最“魔性”的思考是什么?从不同角度,概括出你所获得的道理。

师:鲲为什么突然不想在北冥了?你猜是什么原因?

生:估计是不是有生存问题?比如,它没有了食物来源?或者天气过于严寒?

师:生存是一大问题,为了活着,南迁。

生:估计他是想出去见见世面吧。

师:开阔眼界,走出舒适圈。

生:它是想换一种生活环境,或许是因为过于安逸。

生:世界很大,我想出去走走。

师: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它想改变生活环境。这个环境还是未知遥远的。那么,它为什么要变身呢?

生:应该是原来的样子,到达不了南冥。

生:鹏较鲲能飞翔,这是改换生活环境的必备技能。

师:很好。站在高空俯视大地,大约能看到什么?

生:应该是像宇航员在太空看地球一样,蓝色的星球。

师:那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看不出地球是蓝色的星球呢?

生:太近的。正如我们看天空是蓝色的,但到了太空就不一定是这样的颜色了。

师:很好。你读懂庄子了,庄子真是了不起,多少年前就能有这样宏大的宇宙观。你能像老师一样提出一个问题,引导自己去思考吗?

生:为什么要写“野马”“尘埃”?和鲲鹏有关联吗?

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问题带到原文中思考。

生:一个极大,一个极小,形成对比。

师:这是不同,是极大的反差。有没有相似点?

生:哦,无论是极大的事物还是极小的,他们都必须依靠外物,不能独立存在。

师:很好,你似乎要打通对“逍遥游”内涵的理解了。庄子总喜欢把理含蓄地寄托在故事中。故事的每一个情节或细节,细细推敲,都有“魔性”的思考。好,根据以上讨论,请你分点写出几句启示来。小组内交流分享。

我撷取了一些精彩的言论,如下:

l 人在观察任何事物时都会受到局限,而看不到事情的真相。唯有跳出圈子,才能看到真相。

l 人不应该自高自大,要认识到自身的渺小,宇宙间有更大的事物存在。

l 强者也不是万能的,他们要做成事情也要有所凭借和依靠。

l 立大志才能克服万难,不怕艰难险阻。

l 要想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或生存环境,就要先改变自身,储备能力。

l 万物都要借助外界的力量,不可能达到完全自由的境界。

l 只有改变自身现状,改变生活现状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l 眼睛无法看到真相,只能看见自己认为合理的真相。

l 我们要善于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阅读与远方(二):师生共品《北冥有鱼》的魔幻味

把哲学讲得恣意汪洋的庄子

 


我是@金陵三丽子语文课,与你一起探讨教育的话题,语文的话题。对于庄子散文的教学和理解,您有什么高见,欢迎指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