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有远方;远方,有灵魂追寻的诗。今天起,我将分享小小课堂里,带学生去远方的一个个故事。
阅读,远不止分数,更让灵魂飞翔的远方。
今天阅读马丽华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设计缘起】
-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游记文单元。游记文阅读,要能把握“所至”“所见”“所感”。“所至”为游览者到达的地方,即游踪。“所见”即在某个立足点看到的各种景物。“所感”是作者在看景时所表现出来的直接的情感体验、所引发的感受或带有理性色彩的思考。
- 游记文本来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一种文体,学生是有旅游经验的。可如何将“生活”引入阅读的课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这篇游记不同于《壶口瀑布》,它有清晰的游踪,有不同的景点,还有作者的不适的体感。如果让学生据文设计一个旅游攻略,去体会游记文的特点,是不是更有趣味,还能教给学生一个生活技能。
【教学流程】
- 情境导入:学生介绍自己和父母一起做旅游攻略的经验。师生共同总结:如何做一份旅游攻略?大致包括:交通、食宿、行程、物品准备、目的地气候特点、文化背景了解等。
- 活动方案:假如你和朋友家人一起去各拉丹冬旅游,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风景。根据作者的所至、所见、所感设计一个旅游攻略。结合地理知识,了解格拉丹东的海拔高度和气候特点。
要求:按照小组讨论,讨论形成共识后,每个人将讨论成果写在作业本上。可以是一段文字,可以是表格,也可以是一张卡片。
3.讨论交流:各组展示讨论成果,交流提升。
(1)对所到达的地方和所见到的景致作修正。
(2)全班讨论,你们带了哪些物品?作者给你提供了什么依据?作者有那么多的身体不适应,为什么还要坚持呢?为文章补一句理性思考的议论句。
(3)旅游攻略做好了,你会选择前往吗?为什么?
4.作业展示。
【教学反思】
1.梅雨季节,天气潮湿闷热。发闷的课堂,老师也会憋屈。与其对着学生怒发冲冠,吼着他们听课,不如想点有趣的问题,激发他们开动脑筋的热情。
2.各个孩子生活经验不一样,所以这个活动适宜以小组的形式去展开讨论,互通有无。有些孩子可能出行的少,或者被父母包办替代的多,经验少,组内交流可以帮他们补上所缺的生活知识。
3.为了达到学习的效果,应该要求每位同学都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旅游攻略。表面的部分同学的热闹,取代不了个人的学习。
4.活动设计的目的是换个角度解读游记类散文的阅读,所以在交流讨论环节要回归到“所至”“所见”“所感”上。本文的特色是作者写自己观景时的“痛苦”体验,学生据此想到旅游中的必备物品,更应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面对自然和人生的态度。
和你一起分享教育与教学的故事。感谢阅读与斧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