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赌城澳门之行,思都市文化中的寻根意识

  • 2019年11月26日到11月30日,我们一行到澳门新华学校学习。短短几天的学习,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走上澳门街头,有名噪全球的博彩业,更有质朴热情的澳门人,还有俯拾皆是中国特色的文化景点。

忆赌城澳门之行,思都市文化中的寻根意识

晚上灯光四起,澳门辉煌的建筑

忆赌城澳门之行,思都市文化中的寻根意识

海边的澳门天际线 新葡京酒店

  • 香港人给我的印象深刻,似乎他们不甚热情,也许是我接触的人较少。记得,去街头吃早点,服务员见我口吐内地话,面色立马发黑,下巴颏儿翘上天,眼珠子滚到眼角,很不乐意搭腔。
  • 澳门人又是如何?澳门的学校又有怎样的教育?
  • 26日中午10点50分,飞机即抵达了澳门氹仔岛上的飞机场。一行三四人,学校联系的却是一辆大巴士,导游个子矮小,精致短发,高挺的鼻梁让她有点西方味。她一口粤语,嗓门尖脆,热情地与我们打一个招呼,并安顿好行礼。上车了,她站在前排,面向我们,介绍她自己,让我们称呼她为莫导,或者是爱米。随后便娓娓地介绍巴士沿路经过的每一个标志性的景点与建筑物。澳门人是不是不像香港人那样呢?或许吧。这也只是接触的第一个人吧。
  • 澳门不大,半个南京市建邺区,很快就到了我们所住的酒店。接待的前台服务员是一个年轻人,他很耐心地安置我们的行礼。莫导忙前忙后地安排房间,直到全部妥帖才离开。走之前,还不忘叮嘱一下晚上集合的时间与地点。我这人是有点惧生的,至此忐忑不已的心方安定下来,至少这里的人,挺好的,他们并没有排斥之心。

忆赌城澳门之行,思都市文化中的寻根意识

澳门地标建筑,大三巴牌坊。上有汉字和中国图腾

  • 当晚,新华学校有个接待来访学校的晚宴。到了就餐点,内地学校的老师不少,济济一堂。何宇校长,高高的个子,长发披肩,精致的妆容,一身黑色外套,年龄四十几岁。她和我们一一握手,笑容真诚。她把一个叫小林主任的介绍给我们。看上去,小林与校长之间既有上下级的敬畏信服,也有同事之间的亲密友好。就这一点,我似乎能感受到新华学校和谐的健康的人际环境。小林是个胖姑娘,说话声音敞亮,做事待人麻利周到,有男孩之风。她主持了晚宴,何宇校长作了欢迎辞。我们和东北的两个学校老师一桌,每桌安排了一个新华学校的老师。老师身着校服,是他们的运动系列,每每让他介绍学校的某个方面,他总是面带自豪,却又不张扬。晚餐不算丰盛,形式也不算华丽,但让人有了去了解了解学校的期待。
  • 吃完晚饭,小林主任陪着我们聊了很久,她不厌其烦地回答我们的所有问题,而对于澳门的教育状况的介绍,还是让人叹羡不已。她说,2007年以来,澳门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95%的公私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有7万多人受益。高中毕业生有保送名额到内地名牌大学就读,升读大学率达百分之95。澳门的孩子是幸福的,这样的感慨,在与后来的老师交流时,他们有同样的感慨。看澎湃新闻网,读了一则新闻,标题即是,"一囯两制"下的澳门教育:市民享受十五年的免费教育,文章是对20年来澳门教育发展的回顾。再想想莫导陪伴我们游走澳门时,总是说一句话。澳门人,大陆人,本是一家人,而澳门人又是备受祖囯宠爱的一个孩子。

忆赌城澳门之行,思都市文化中的寻根意识

中国人的澳门

  • 仅是第一天,我就能嗅出了本是一家亲的气息。温暖,真好。
  • 第二天,我们开始走进了新华学校的校园。27日是到校參加校慶,并且有中科院 “信息技術教育實踐基地”授牌儀式及中華傳統文化日開幕活動。未来之前,看行程安排表,就特别想看看他们的中华传统文化日会开展些什么活动?那些孩子会了解传统文化吗?他们难道不追慕西方国家的东西吗?大概也只是皮毛而已。可是,在我走进报告厅,坐定,观望四周墙壁。我顿时愕然。左右两边墙,用大幅的画面,用繁体楷书写着,字体大而醒目:仁、义、礼、智、信,并分别用四字作简称,仁——善良仁爱,义——正道正理,智——智慧谋略,礼——守矩恭敬,信——诚实不欺。再转向报告厅大门的那扇墙,墙上有两个大幅画面,画是简易山水画,分别写着"格物""尚志",同样有简要解释,一是探究事物真理,一是定立崇高志向。画面右边都有校徽,上面亦书此四字。格物尚志应是校训吧。

忆赌城澳门之行,思都市文化中的寻根意识

忆赌城澳门之行,思都市文化中的寻根意识

  • 再正对舞台,舞台上方左右分别写着"坚毅奋发""感恩创新"蓝色大字,中间悬挂着活动名称及主办单位,其中"传承.传情"这四个字确实又让我内心一震。或许你以为他们的会场有意而为之,但画面略显陈旧,并无做作迹象。报告厅简陋狭小,略显陈旧,我们也只是坐在一张张橙色的塑料椅子上。想想我们的报告厅,极尽功能高大上,可相较之下,又缺少了些什么呢?关于仁义礼智信,关于格物尚志,我从小到大到成为老师,谁跟我这么简约明了又实用地讲过这些?我来到澳门,一个融入西方文化的城市,几面墙向我讲述了传统文化中充满情义的内涵。一声浩叹。

忆赌城澳门之行,思都市文化中的寻根意识

忆赌城澳门之行,思都市文化中的寻根意识

新华中学报告厅布设渗透传统文化

 

忆赌城澳门之行,思都市文化中的寻根意识

  • 开幕式上的舞狮、武术、古筝演奏……自是处处在传统。印象最深的当属各朝各代服饰展,虽不说多精彩,然而这个是让我想起我们学校孩子们的服饰设计大赛,孩子们极尽才华,极尽时尚,能否让孩子们有意识地融入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当时一等奖的设计作品就是将书法与脸谱艺术用到了服装中。让优良的传统文化无痕地植入公民的内心与灵魂中,教育尤其是学校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传统文化展示摊位更是丰富多彩,二十四节气,皮影戏,古典诗韵,造纸术,活字印刷,中草药,茶文化,书法,国画,射击游戏……我是参观者,学习者,更是敬畏者。

忆赌城澳门之行,思都市文化中的寻根意识

孩子们在做活字印刷

忆赌城澳门之行,思都市文化中的寻根意识

  • 第二天,我在异乡感受到传统文化教育的浓郁氛围。感慨,良多。
  • 28日、29日,进学校中学部课堂听课。如果谈学生和老师的知识水平,或许不如我们内地。但是,无论在路上,在走廊,在教室,还是在活动场地,他们的学生,无论高个还是矮个,见到我们都会很自然地对你说声老师好,面带微笑,眼神柔和。没有拘束,也没有不羁,平和而从容。同行老师上一节同课异构课,我帮助分发教案,每发一组,他们都会很谦恭地说声谢谢老师。这让我想到了礼,即"守矩恭敬"。每天我们会到他们的阅览室去研讨。阅览室不大,书也是很杂,并无多少好书。一张大大的桌子很惹眼,桌面玻璃下一边压着学生拟写打印出来的有关阅读的话语,其语言多用整句,有音韵之趣;另一边压着学生的书画作品,有一幅梅花作品颇有风姿。这时几个学生来领取班级书本,是名著《寂静的春天》,正是我们初二孩子读的,看了顿时又生亲切之感

忆赌城澳门之行,思都市文化中的寻根意识

阅览室桌上陈放的书画作品

  • 讨论前,小林主任总是会安排澳门的点心给我们吃,她总是说,这些很好吃啦,我们一边吃一边讨论啊。讨论后,她又会说,我们学校周边有各种买东西的地方,我会找老师或我带你们去啊。又说,女同志嘛,化妆品一定要买的啊,有一家很便宜,比莎莎便宜。于是我们一行认识了蔡老师,不知年龄,说他年轻,头发很少;说他年老,他似乎对生人还有害羞。高高胖胖,不好看,话不多。他就这样不说几句话,在我们前面,大步流星,左拐右拐,带路。若不是他,这店真的没办法找呢。果然,店内人很多。果然,价格便宜不少。把我们送到目的地,蔡老师并没有走,跟着我们在店里转。甚感过意不去,因为此时已是下班时间,他本要回去的。我们一致表明自己可以,可他还是不放心,指着一个粉色盒子的面膜说:"这可以,何宇校长经常用。"然后又转转看看,指着一款洗面奶说:"这个我们学生常用。"就这样介绍几个后,他才甚不放心地离开。
  • 第三、第四天,行程丰富,接触了很多人很多事,内心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在涌动。感动,无处不在。
  • 30日,该是回去的日子了。可同伴兴致很高,执意要去路环岛一趟。时间有点紧,中午十二点三十五的飞机,十点钟莫导会在酒店接我们。早上6点半起床,7点半即到了岛上。岛上人不多,空气清新。我们沿着十月初五马路信步向南行走,马路一边沿海,听涛声阵阵,好不惬意的。沿路民居有的破旧矮小,还有鱼网支开在晒。我们遇上了圣方济各圣堂,遇上了图书馆,遇上了观音庙,遇上了路环中葡学校,遇上了谭公庙,更遇上了隔江相望的珠海长隆。印象颇深的是有几处。天主教堂前一群白发弯腰的老人,伴着音乐打太极拳。太极拳,据我了解明时起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那么这些老人又为何衷情于此,有什么情结吗?
  • 庙宇不少,据了解谭公庙是道教圣地,平日香火很盛。记得庙宇边上有两块大石,一个上书有红色大字"义",一个上书有"让",皆为繁体。谭公庙毗邻横琴,我们站在澳门,远眺珠海,真的是莫名的兴奋与感动。我们打开百底地图,一一落实能见到的几个大型的建筑物。我们兴奋地在海边拍照留影,留影里要有澳门,有江,还有珠海,真的奇妙。
  • 该赶飞机了。可惜车又打不到,巴士又不会乘。这时有热心的当地女孩,主动上前询问,并嘱托我们跟她一起乘车,我们路线与她相同。坐上车,我们又在谈回去的路线,后排又有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主动搭讪,还与我们攀谈,聊孩子,聊上学,聊房价⋯⋯澳门人真的可亲。莫导又送我们了,一辆大巴送五六个人,新华学校有老师专程来送行。路上,莫导又开始给我们介绍沿途的风景,她说如果我们下次带家人到澳门,免费导游。她是真诚的。她又一次说了那句话:“我们澳门人很感恩。”

忆赌城澳门之行,思都市文化中的寻根意识

隔海相望的珠海长隆

  • 回到南京,学习了学校教研活动的两个讲座课件,一个题为“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一个是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知道了文化有物态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我们的孩子有多少是了解的,又了解多少,又如何在了解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民族气质。回想澳门行,新华学校的传统文化日,它的校训,它的每一个布置,它的每一个人的善意⋯⋯似乎在无形又有形地传递出传统文化的内涵,方方面面;走上澳门的街头,豪华的赌场,也湮没不了这个城市的本源,淳朴民风、庙宇建筑、风土人情等等。想起何宇校长的话:“一个人不能忘本,本都忘记了,还谈什么呢。”2017年中央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一种声音,我们也该行动了,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中国的节日,知道中国的建筑,知道中国的精神,让我们的孩子都知仁善、诚信、守矩、智慧、正道。

忆赌城澳门之行,思都市文化中的寻根意识

澳门街头:林则徐纪念馆

忆赌城澳门之行,思都市文化中的寻根意识

街头随拍

  • 我又想起天主教堂前,打太极拳的中国老人。有一种东西一辈子走不出去,无论环境如何变化,这是民族魂,这是乡愁结,这是人的寻根意识。

 


我是@金陵三丽子语文课,热爱语文,热爱教育。感谢您的阅读和斧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