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封信

2016年9月1日,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题目:给未来初三的自己写一封信。

四十二位孩子,回到家,吃完饭,坐在窗前,望着远方,思考着三年后的自己。

最后,他们铺开信笺,拿起笔,用稚嫩的语言,描述着自己未来的初三生活。

第二天,他们兴冲冲地来到学校,买了一个信封,把信笺叠好,将信笺装进去,没有收信地址,也没有寄信地址,只在信封中间赫然写着自己的名字,在名字旁边补上一个小括号,小括号里写着一个大大的“收”。

我将这四十二封信摞起来,用一根麻线捆好,锁在一个柜子里。就像锁一坛醇香的老酒,一锁就是三年,里面满是期待。

四十二封信

2019年4月20日,离中考体育还有五天,一个小姑娘跑过来,眨巴着眼睛盯着我:“老师,什么时候可以让我们读三年前的那封信?”

我吝啬地盯着她:“中考体育成绩好,我就发给你们。”

那个小姑娘就兴高采烈地回到跑道上,又开始练习800米冲刺。

四十二封信

2019年4月25日,中考体育刚结束,这个小姑娘眨巴着眼睛又出现在我面前:“老师,我考了满分,可以把信发给我吗?”

我又吝啬地盯着她:“等到适应性考试结束,如果大家考得好,我就发给大家。”

小姑娘将拇指与食指曲成一个圆,比划着一个大大的“ok”。

5月6日,适应性考试,我监考语文,这个眨巴着眼睛的小姑娘竟在我的考场里,她低着头,正在奋笔疾书,马尾辫时不时甩来甩去,一副泰然处之的样子。

我好奇地盯着她,一行行清秀俊俏的字,像山涧里的鲜花,在试卷上慢慢弥漫开去。

——她丝毫没有察觉到我的存在。

我很好奇,这么一个懂事、乖巧、上进的小姑娘,三年前,她在信里装了什么,她为什么那么迫不及待地想打开?

就在我思想连翩的时候,我心里竟电击一般地咯噔了一下——现在,我们班并不是四十二个孩子,而是三十九个孩子,有三个孩子在这三年里被我带丢了,我心里突然有一种痛,像火燎一样,愧疚、自责涌上心来。

——一个孩子,因为和另一个孩子发生矛盾,誓死离开,转学到另外一所学校。

——一个孩子,因为誓考班上前十名,期末统考中,意外失败,执意转学。

——一个孩子,因为父母到浙江打工,转学到浙江就读。

——

再过一周,适应性考试的成绩就会出来,我答应过一个眨巴着眼睛的小姑娘,我要将柜子里的这坛老酒毫无保留地倒出来,三年了,载着他们期待的信就会启封,届时,这坛老酒将倒得满地都是,酒的醇香也将飘散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可是,被我带丢的三个孩子怎么办?他们的期待还锁在我的柜子里。

怅然间,竟模糊了我的双眼——

四十二封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