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职业病的缘故吧,我面对腾讯视频、爱奇艺对VIP薅羊毛人们不生气卸载,反而边骂边买的事情,竟然想到的是这种事情跟我国教育有没有关系?
既然想到了,我也就在看学生上自习的同时,仔细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算是得到了一个能我的角度的答案。
首先,买VIP是一种消费。
面对消费,中学老师可是操碎了心的。不仅在《思想政治》专门有一册教科书命名为《经济生活》。其中关于消费观念的问题,整整两一大章。而且,全书都在涉及各种消费及消费相关的问题。
面对消费,不光在教科书上做努力,还在平时的教学管理方面也下过大工夫。校服,其实是学校在顶着很大的舆论压力在做的事。必须穿校服,但,鞋子也可以是比较的对象啊!前段时间的中学生炒鞋,根源大概就是在这里。
可是,这样的教育好像没什么用!
面对VIP的特权诱惑,面对VIP的特权广告,面对VIP的特权花钱权,这些在学校《经济生活》能过关的成年人们,竟然跟小朋友一样,为了一颗糖而放弃了所有的零花钱!
面对腾讯视频和爱奇艺VIP会员的各种薅羊毛,其实是一种跟聪明(奸商)的营销手段,看中的,就是校服都压不下去的“攀比心理”!
其次,这是一种不理性的消费,是攀比心理在作怪。
攀比心理,其实正是半穷不富的人悲哀之处!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获得者,是因为同一部作品而获奖的,这部作品就是《贫穷的本质》!这本书揭露出来的各种攀比,仔细考量一下,跟花冤枉钱买没什么意义的会员,一模一样。
中国人物质消费正在渐趋理性,但是中国人的文化消费,好像正在不理性的峰顶。好不容易有一部值得一追的电视剧,还得买个会员才能提前看几集。如果不买会员,单位上大家都谈起来,真的很没面子,因为一个会员毕竟才几十块!买会员了,结果还有更特权的特权,也才几十块,不买比得上别人吗?于是又买!
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几十块,看起来好像不打紧,又能带来一点优越感和安全感,所以也就忍了!
大家还记得iPhone4刚来中国的时候吧?全网吼的最欢的就是卖肾换苹果手机。原因并不是iPhone4有多好。而是它的价格适合“有钱人”,你买了,大家都会觉得你有钱,你买了,你就只能说真好!
作为老师,教书和育人是一样重要的。
我们也都在用上下班的自行车和电动车,以及五六年才舍得换的外套做表率!
但这些表率好像在起反作用!
社会上被那些奸商培养起来的攀比消费的理念,在老师的“耳旁风”面前,简直就是台风,一阵风过去,老师多年的培养,都成了“未曾存在过”!
消费理念,老师有责任培养,也有一定的效果。家长和社会也有责任,但是,好像没人真的做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