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你好,我是你们的启航老师,现在已是暮春时节,春天既将过去,你在这个春天里看的最美丽的风景呢?我想,不管什么景色,五彩缤纷的鲜花肯定是少不了的。因为春天就是花开的季节,是鲜花的国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花开美景的诗,这就是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出生在河南洛阳,本身家庭条件不错,后来在父亲去世后才变的比较贫穷的,他在洛阳长大后大约30岁左右去长安求官,正式步入仕途,公元七五九年,冬季的一天,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一家人从甘肃迁到四川成都,在好朋友严武的帮助下,在浣花溪畔建了几间茅屋,并题名为“杜甫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
这首诗就是在公元760年,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所写的作品,颠沛流离的诗人终于有了安身之所,这一年上春暖花开,春光明媚,诗人独自沿着锦江江畔散步,走在通往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只见花团锦簇,将小路遮盖,争奇斗艳,装点着明丽的春光,春花满树,密密层层,沉甸甸的把技条都压弯了,一只只胡蝶在这朵花上嗅一下,又在那朵花上亲一口,不知道自己要采的究竟是那一朵花儿,只好流连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诗人被眼前这繁花盛开和彩蝶飞舞的景象深深的陶醉了。忽然从花丛之中传来几声清脆的鸟叫声,原来是几只可爱的小黄莺忍不住放开歌喉自由自的唱起歌来。这首诗充满了口语化的色彩,读起来令人倍感亲切,也惟妙惟肖地描摹出看花人陶醉于美景中的惊喜快乐。小朋友,通过杜甫的描写,你是不是也很想拥有一座被鲜花和小鸟所簇拥着的小院子呢?
如果你有机会去成都,一定要去看一看重新修建的杜甫草堂,就在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这里是杜甫故居,杜甫在这里居住的几年间,生活相对安定,创作了量的诗歌,像我们耳熟能详的《春夜喜雨》《登高》《江畔独步寻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等,都是在这期间写的。
直到后来听到安史之乱被平定,写了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欣喜若狂,准备泛舟回家,正如诗中所写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实际上他也这么做了,买了个船,沿着这条线回家,但是到襄阳时,贫困潦倒,在船上去世了。而今我们走进杜甫草堂,可以看到革命家朱德所题 写的诗歌,“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著名诗人郭沫若题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些诗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后世对杜甫的敬仰之情。
好了,小朋友,最后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首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