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那篇课文究竟在哪里?

那一堂课,距今已有三十几年了,那是阳历四月雨后一天。太阳出来了,我陶醉在春的暖意中,如是这样的往日,我定会到教室东侧壕沟旁的垂柳下听鸟鸣,虽在教室也能听得到,但总觉得不如身临其境听得那么响亮、那么亲切。今天,是不行了,昨天语文老师已告诉同学,今天有十几位外校教师到班里听课,还特意嘱咐预习一下《李素雪夜入蔡州》这课。

老师,那篇课文究竟在哪里?

经过一夜的小雨,天格外蓝、空气格外鲜,我早早进了教室。然而,两耳却在垂柳上。这时,班主任站在了教室门口,陆续进班的同学都把脚上的泥刮在门前的台阶上,我无暇顾及他们,迅速查找老师布置预习的那一课,先是查找目录,后是逐页去翻,可怎么也没有找到,此时想问一下后位儿的同学,可班主任就在眼前,我有些茫然——把书搞错了吗,是语文书啊,是我每天用的语文书啊,不缺一页,可课文呢?当班主任清扫教室门前台阶上的泥后,我得到了机会,回头问了后位儿的同学,可他也说没找到。预备铃响了,这是看门的老大爷用锤子撞击挂在树上的半截铁道条的声音,外校听课老师逐一进入教室,他们的鞋子也无一例外的粘着泥。

我坐在第三位儿,远远的看见语文老师快步的向教室这边走来,他两脚的泥最多,两袖和裤角都向上挽着,而且挽的一高一低,膝盖下,远看就如当代音乐书上的两个蝌蚪音符,双脚如踩着节拍直奔教室,此时上课铃当当的响了起来。

语文老师还是老样子,他环顾一周:“上课!”全班学生齐刷刷的站起来:“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语文老师目不转睛的把我们全班学生尽收眼底,“今天我们有听课的老师,希望同学们多多配合,我们讲第二十课《李素雪夜入蔡州》。”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书写课题,此时我听到后边听课老师说话的声音,我听得明白是他们在肯定老师写得一手好字。我们全班同学对语文老师的字早已是非常羡慕,他的字也早在我们附近几个村家喻户晓。语文老师的字我在报纸上也见过,我们都为成为这样老师的学生而自豪。

“下面同学们打开书!”我又一次翻书,可心里明白,书上根本就没有这一课,我一边听同学们的翻书声,一边偷看老师。老师的目光有些游离了,我想他肯定觉到同学们翻书的慌乱,突然老师叫到我的名字,“赵嘉禾,请你把课文第一段读一下!”我的脸突然红了起来,教室里静极了,其他同学肯定都找到了这一课,可我……“读吧,没关系,不认识的字老师会告诉你的。”老师显然用的是安慰的口气。“老师,对不起,我还没有找到这一课。”老师稍注视了我一下道:“你请坐吧。”

接下他又叫我后位儿的同学,然而得到的结果竟与我的一致,这时他又让找到的同学举手,我偷着侧了一下脸,没有发现一个同学举手,此时老师也明白了:“同学们,实在对不起,你们把书合上放在桌角上吧。”他转身向黑板:

“第二十一课《古诗五首》

第一首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第二首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老师流利的默写,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个学生,老师早已把诗熟透于心了。

“同学们,你们看黑板,我把《古诗五首》完全背诵一遍,之后大家齐读。我们听的认真,朗读的有韵律,听老师提问:

“这五首古诗哪些文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话音刚落,我立刻听到了同学们肘击课桌的声音,我知道同学们都举手了,我也举了手,还刻意五指并拢用力竖直向上,可是老师竟点了亚冬的名字,他乃是我班学习最不好的,班主任都拿他没办法,我真为老师担心,因为班内毕竟还有十几位外校老师在听课。

“我印象深的是,”亚冬回答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老师追问了一句:“能说说为什么吗?”……我没有听到亚冬的声音,但又听到了同学们肘击课桌的声音,韩明回答了:“作者贺知章肯定会很伤心的,到家了竟然人家不认识,还认为自己是客人呢。”

又是肘击课桌的声音,气氛活跃了,接着同学们接二连三的回答,五首诗学生回答的意犹未尽。老师又环顾了一下大家:“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看谁能把五首古诗背下来。”

不一会儿,我又听到同学们肘击课桌的声音,赵清是我班的中等生,他开始背诵了,有腔有调,竟让我们的感情有了波动,后边听课的老师也有小声说话的,不过我没有听清……

老师,那篇课文究竟在哪里?

锤子又一次的撞击了铁道条,下课了,语文老师把高挽的袖子向下抹着,我看到一株秧苗从那里露出,这正是插秧的季节,秧苗绿的逼你的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