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很多高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都尽可能追求大学名声而完全不考虑专业?

如何评价很多高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都尽可能追求大学名声而完全不考虑专业?

我读清华的时候,认识几个奔着清华名系之一建筑系而去的学生。那时这个专业很好,学校和系都是高大上,进去以后会很高兴吧,谁知道我认识的这几个人进了建筑系后,或者发现自己完全没有兴趣,或者根本没有美术细胞(建筑设计的基本功)而无法跟上功课,最后调剂到我们系和环境系了,和我们一起上基础课大课。

这个例子告诉你,大学专业的选择吻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我当年报志愿的时候,生物专业很时髦,基因工程什么的特别高大上,当时就有同学为了能进入这个专业而降格学校。在美国很多本科读生物专业的是为了进医学院,如果仅仅是本科毕业的话,生物专业就业是很难的,如果读到了博士,只好集体去挤高校教职了,因此美国大学生物类相关专业的教职是非常难拿的,争取终身教职的过程非常辛苦,写出来就是一部血泪史的居多,不少人不得不做很久的博士后,这种博士后在美国被戏称为生物老千。我就有一个学基因工程的同学,到美国后拿到名校学位后做了几年博士后也没找到固定的职业,后来选择在家做全职母亲。

这个例子告诉你,选大学专业时不能只看高大上或自己的爱好,市场需求也是很重要的。

在美国的清华校友中,有些人最终工作的领域还属于本科的专业,譬如计算机、电子工程、医药、工程什么的,因为这些专业的就业市场相对较好;也有不少人在清华的时候是水利、电机、生物、物理之类专业的人,到了美国读博士的过程中或者拿到博士学位之后很难就业,于是只好转学计算机,前面五年本科和之后几年研究生的积累全部白费了,从这个角度上看,专业选择真的比学校的名声重要。但是,本科的教育以通识教育为主,专业涉及有限,这些清华毕业生之所以能够顺利转到市场较好的专业并毕业,除了美国转专业容易之外,也因为清华的基础打得比较好,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大学学校的选择同样重要。

说了这么多,我其实想说的是,选学校和专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只奔高大上的学校,也不能只奔高大上的专业,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最适合的选择。中国的高中生一直准备高考,上大学之前很少有机会考虑或实践一下自己究竟可能对什么职业感兴趣,相反在美国的高中有AP课程(相当大学课程)和各种实践项目(STEM, Enrichment等),学生有机会初步体验何感觉一下一些职业,同时美国大学入学时也可以选择不声明专业(Undeclared),一年后再定,订了之后再转专业的困难也不大,因此很容易避免“入错行”的悲剧,这是很应该借鉴的一种设置。

如何评价很多高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都尽可能追求大学名声而完全不考虑专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