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石油储量,如何看塔里木新发现2亿吨石油资源?

新华社4月8日消息,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发现一条区域级富含油气断裂带石油资源量超2亿吨!
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发布这一消息,你有何感想?

感慨我国地大物博。

在不断开发太阳能等自然资源同时,地下也蕴藏着丰富资源。

为我国“备战、备荒,为人民”,打下厚实基础...

老天有眼,美哉华夏。

塔克拉玛干刚发现的10亿吨油气田在世界处于什么级别?

和沙特伊拉克石油大国比呢? 塔里木石油储量,如何看塔里木新发现2亿吨石油资源?

没什么,10亿吨能采出六七成就不错了,就算是能全部开采出来,在世界上也排不上名。

大庆油田5000万吨稳产了27年,注意是采出量,还没算5000万吨以下的其它年份,即使现在还能保持每年3000万吨产量,像大庆这样规模的油田才能算超大规模的大油田

塔里木盆地发现10亿吨级超深油气区!中国距离能源独立还有多远?

国家不会干这种傻事的,能源独立有啥好处?西部地区的能源多了去了,超过一定储量的大矿国家都封存,这是为子孙后代负责的做法。

中国地下的石油储量多吗?中国的资源算丰富吗?

塔里木石油储量,如何看塔里木新发现2亿吨石油资源?塔里木石油储量,如何看塔里木新发现2亿吨石油资源?

我毕业中国地质大学,能源专业,中国是贫油国,富煤国。所以直到现在很多地方还是靠煤炭作为能源,不要说供暖什么的国家都取消煤炭了,要知道煤炭更多的用处是炼钢等工业制造,但煤炭虽然多,加工技术差,一般都是低价出口煤,然后国外加工好优质煤炭再卖给中国,哎。

再说石油,中国不是富油国,一个国家是不是富油国看它生产石油的成本价就可以,中东6-9美元一桶,美国30-40美元一桶,中国60美元一桶,当然,我离开这个行业很多年了,这大概是14年左右的价格,如果国际油价低于本国成本价,那么完全没有开采的价值,直接去国际市场买就可以了。所以在13年国际油价大跌开始,中国大量购买原油,然后也造成了国内石油行业上游工作低迷的场面,但好在我们国家的体质,国企不会饿死人,像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很多小石油公司都倒闭了。像我国即便正常开采石油,也只能每年供应百分之四十,这已经是很多了,其它的都要靠进口。

有时看到新闻说什么什么地质储量多少亿多少方,那是给门外汉看的,地质储量不等于开采量,地下的东西不是说有多少就有多少,更不是说有多少就能采上来多少,也不是采上来的都能有用,劣质原油只能做沥青,不能加工汽油的。

另外,再说下为什么国际油价大跌。很多人说是美国干的,错,美国压低油价没有好处,国际上原油最多的是中东,他们成本价极低,而且开采极易,跟水井一样,打个眼就冒油,所以压力油价的是中东。当年美国在页岩油上得到突破性成果,意思就是页岩油以前技术达不到开采不了,现在技术达到了,开采量暴增,但中东就不乐意了,所以压力了油价,欧佩克知道吧,国际石油组织,美国能制约欧佩克也就是在美元上,要求他们使用美元做通用货币,如果不是这点,人家可不屌老美。所以石油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命脉,除了国际上排名前几的富油国,其它国家都要靠进口。

好了,这就是我想说的。。。。

渤海湾发现亿吨级大油田,为什么渤海湾的石油储量这么高?

感谢邀请,本次渤海湾发现一亿吨储量的大型油田,具体位置是莱州湾东北部的垦利6-1油田,油田水深在19米左右。之所以渤海湾石油储量高,与石油的形成原理有很大关系。

塔里木石油储量,如何看塔里木新发现2亿吨石油资源?

石油形成说

石油科学上对石油的成因主要分成两派,分别是有机派和无机派,其中有机派占主流,有机派认为石油主要形成于有机物质,也就是浮游生物、动植物、细菌等,这些有机物一部分产生氧化被溶解,一部分则沉积于海底或者泥层当中,随着时间推移在合适的温度和压强之下发生了化学变化,进而演变成石油。

塔里木石油储量,如何看塔里木新发现2亿吨石油资源?

地球石油分布

世界上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有三分之一都集中在浅海区域,而这些区域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大陆架,意思就是大陆向海洋部分的延伸,会随着海平面上升与下降,时而露出海面。因为大陆架普遍是浅海区域,从海洋生物诞生起就一直是生物的活跃地带,亿万年时间沉积了大量有机物质,从而形成石油。

塔里木石油储量,如何看塔里木新发现2亿吨石油资源?

渤海湾地貌性质

我国的渤海湾本身就属于浅海盆地性质,形成于中生代,也就是两亿年前,通过对渤海湾海底的土质研究发现,覆盖有3千米以上的沉积物,最厚的地方超过7千米,而这些沉积物大部分来自于河流泥沙,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推算出,大量有机物在产生---掩埋过程中不断循环,最终形成今天的石油。

塔里木石油储量,如何看塔里木新发现2亿吨石油资源?

另外,关于石油形成于无机物说法,则是认为石油形成于地壳内部的碳氢化合物,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后,生成的热石油分子在运动至地表浅层时被冷凝汇集,不过此学说支持的人很少。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