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被立过案吗,美团涉嫌垄断行为被立案调查,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很高兴?

美团被立过案吗,美团涉嫌垄断行为被立案调查,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很高兴?

因为美团确实是做错了,在形成垄断后,美团对商家、骑手、消费者进行三方压榨,确实引发人们普遍的不满。

具体我来详细分析一下。

(1)美团的二选一

这些大型互联网平台,在过去几年里,不知道是不是法律意识淡漠,还是因为我们在去年之前还没有在互联网进行这样反垄断,导致这些大型互联网平台缺乏这种反垄断意识。

这使得前几年,这些大型互联网平台在进行“二选一”等滥用市场支配的垄断行为时,是显得肆无忌惮。

美团的二选一,通常是在于逼迫商家要进行二选一选择,要么就是只能在美团入驻,不能同时在多个平台入驻。

之前根据一些媒体报道,一般这些外卖平台都会逼迫商家签订“独家合作协议”,“签独家合作,佣金抽成是18%,不签就是23%”、“签独家后,再入驻其他平台就拉黑”等等。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公开做法,针对这种在多个平台同时入驻的“双开”行为,这些外卖平台多得是“软手段”来逼迫商家服软。

比如针对这种“双开”也就是同时在两个外卖平台入驻的商家,外卖平台可以通过暗中提高配送距离,降低优惠补贴等手段,大幅度降低该商家的竞争力。

相比明面上这种强硬的二选一行为,这些外卖平台依靠隐蔽的算法支配地位,来实现暗中逼迫商家进行二选一的行为,才更值得人们关注,更值得监管注意。

大型互联网平台的垄断危害性就在于,其基于大数据和算法的技术优势,很容易对商家和消费者,形成“双向支配”的效果。

(2)对商家的支配

现在外卖在餐饮业的支配效应是越来越强。

从产业规模来说,外卖产业一直保持着年均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

美团被立过案吗,美团涉嫌垄断行为被立案调查,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很高兴?

2019年,外卖收入达到了6536亿元。

而同年我们的餐饮行业总收入是4.7万亿元,外卖收入占比达到了14%。

2020年由于餐饮行业遭到疫情重创,全年只有3.95万亿元的收入,同比下降16.6%。

而外卖行业则受疫情影响不大,我们假设去年外卖收入仍然保持30%的增速,那么至少也是8500亿的收入,那么去年外卖占餐饮行业的收入比例就已经达到21%。

所以在去年8月份,曾经就有媒体报道,外卖产业在餐饮行业中的占比将超过20%,跟我估算的结果也差不多。

美团被立过案吗,美团涉嫌垄断行为被立案调查,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很高兴?

这还只是全国整体范围内的估算,在外卖更加普及的一二线城市里,估计外卖占餐饮行业的比例将更高。

这使得,大多数餐饮商家,都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定要入驻外卖平台,否则就会面临客流和收入锐减的局面。

在外卖平台发展初期,外卖平台依靠野蛮的补贴烧钱大战,来迅速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而在这个时期,外卖对商家的抽佣是很低的,而初步尝到甜头的商家,也对外卖平台是完全不设防的。

但其实这就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大量商家基于初期的甜头纷纷入驻外卖平台后,就必然导致大量线下客流往线上转移。

这使得商家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外卖平台,而最后就变成商家的生死予夺就全部由外卖平台决定。

外卖平台如果给你推量,你就有很多客流量,外卖平台如果给你“限流”,你就没有什么客流量。

这实际上,也是商家整体的“作茧自缚”。

其实假如没有外卖平台的多重剥削的话,大多数商家的客流量是来自于线下,而非线上。

在客流量来自于线下的情况下,商家的客流量则取决于店铺的位置、地段等因素,大体上是不需要看别人脸色的。

但正因为商家基于补贴的甜头,大量入驻外卖平台后,反而使得宝贵的客流量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这就好比这些商家就像是等着上钩的鱼,被一些补贴当诱饵钓起来后,是被红烧、还是清蒸,就完全是平台说的算。

在外卖平台已经形成联合垄断的情况下,商家就已经没有太多的选择。

由于大量客流量已经完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的情况下,商家必然是要选择一家外卖平台入驻,至于是入驻美团,还是饿了么,其实区别不大,因为都是要被抽佣的。

现在普遍外卖平台都会对商家进行抽佣,抽佣比例基本都是20%附近,这对商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当初为了一些补贴的甜头,商家们无比热衷于入驻外卖平台,但在外卖平台完成垄断后,就马上对商家进行抽佣,最终就沦为商家给平台集体打工的局面。

在这个过程里,实际上外卖平台扮演着以前“房地产”的角色。

以前商家的客流量好坏是取决于店铺的地段位置好坏,而店铺的地段位置好坏,则会直观体现在租金的高低上。

而在当前外卖平台完成垄断的情况下,外卖平台掌握着线上客流量,这就意味着外卖平台完全可以靠“收租”就可以大赚特赚。

这些线上的客流量,如何分配给那么多商家?

毫无疑问,只能靠商家花钱推广,来对线上客流量进行争夺。

商家如果想要自己的店铺在用户能看到的“靠前”位置,就需要花钱推广。

我们作为用户,可能并不知道,我们打开外卖软件,能够第一眼看到的那些商家,都是这些商家“花钱”买来的。

位置越靠前的,就需要花越多钱。

在互联网时代,流量就等于金钱。

对于商家来说,想要获取更多线上客流量,就得花更多的钱去推广。

这就是外卖平台对商家的多重剥削压榨。

1、靠高达20%的抽佣,来对商家做第一重剥削。

2、靠付费推广服务,做第二重剥削。

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不花钱做付费推广,你的店铺可能就会在搜索栏目比较靠后的位置。

虽然用户仍然能搜到你的店铺,但你的店铺可能就会在搜索结果好几页之后的不显眼位置。

除非你的店铺口碑真的好到爆棚,可以让用户通过“好评”排序,来第一时间找到你的店铺,但毫无疑问这样是很困难的。

所以,外卖平台是完全可以通过这样多重剥削,来实现所有餐饮商家来集体为平台打工的局面。

在这个过程里,外卖平台实际上扮演的就是“线上客流量”收租的大地主角色。

美名曰高科技,实际套路是千百年不变。

只不过,这个套路,通过算法包装之后,可以做到更加精准的收割,让所有商家不得不更加依赖于平台,最终让平台可以实现肆无忌惮的这种收割。

去年4月份,美团就曾经遭到广东餐饮行业集体投诉

美团被立过案吗,美团涉嫌垄断行为被立案调查,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很高兴?

美团被立过案吗,美团涉嫌垄断行为被立案调查,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很高兴?

美团被立过案吗,美团涉嫌垄断行为被立案调查,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很高兴?

在这份“联名交涉函”里,对我上述所说的高佣金行为已经感到无法忍受,并且疫情期间餐饮行业大亏特亏,但外卖平台大赚特赚,就让这些餐饮企业更加心理不平衡甚至感到愤怒。

美团被立过案吗,美团涉嫌垄断行为被立案调查,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很高兴?

所以但是这份交涉函里也要求“立即取消独家合作限制等其他垄断条款”,以便餐饮企业能够自由承接来自更多平台的外卖订单。并要求减免外卖服务佣金5%或以上。

可见,美团的这种剥削,跟餐饮企业的矛盾也确实是存在的。

没人喜欢被剥削。

美团对此的回应称,会采取最高返佣5%来帮助餐饮企业复工复产。

美团被立过案吗,美团涉嫌垄断行为被立案调查,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很高兴?

但实际情况呢?

(3)躺着赚钱

再来看看作为“中间商”的美团收益情况。

根据最新公布的美团2020年财报显示,去年美团收入达到1148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7.7%,净利润为47.1亿元,同比增长110.5%。

其中,美团的外卖收入达到663亿元,同比增长20%。外卖净利润达到28亿元,同比去年翻了一倍。

同时,美团还披露,去年美团外卖交易额达到了4889亿元,同比增长24.5%。

并且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每笔外卖订单金额同比增长7%达到了48.2元。

由于净利润翻了一倍,所以美团去年经营利润率也从2.6%提升至4.3%。

那么美团外卖业务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呢?财报里同样有披露,如下图所示。

美团被立过案吗,美团涉嫌垄断行为被立案调查,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很高兴?

可以看到,美团的收入最主要就是来源于两部分,一个是佣金收入,一个就是在线营销服务。

这个就是我前面提到过的抽佣,还有商家要花钱买推广。

其中佣金收入高达585亿元,而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则为75亿元。

二者加起来661亿元,基本占了其外卖总收入663亿元的绝大部分。

由财报披露的4889亿元外卖交易额,我们可以很轻松计算出,其2020年平均佣金率是12%。

那么往年美团的平均佣金率是多少呢?

2018年美团外卖交易金额为2828亿元,佣金357.2亿元,佣金率为12.6%;

2019年美团外卖交易金额为3927亿元,佣金496.5亿元,佣金率为12.6%。由此计算,2020年美团的佣金只是小幅下降0.6%,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太大帮扶商家的力度,很显然跟美团去年被商家集体声讨时候的表态,是出入比较大的。

其实我们看美团净利润就知道了,净利润都翻倍了,能真的有帮扶商家的意思吗?

这是很显而易见的。

美团早就已经过了初期烧钱补贴大战时期,现在是已经进入了躺着赚钱的时期。

(4)美团的“得与失”

客观来说,外卖行业对我们经济所做出的贡献也是不容抹灭的。

外卖行业最大的贡献就是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去年光美团就有470万骑手,而美团的财报显示,其支付给骑手的总金额是487亿元。

美团被立过案吗,美团涉嫌垄断行为被立案调查,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很高兴?

按照这样计算,470万骑手,从美团获得年均获得大约1万元的收入,这样算似乎很少。

不过主要是因为,这470万骑手是指去年从美团有获得收入的所有人,也就是你只做一个月也会算进去。

所以如果这470万骑手里,有超过一半是只做1-2个月就不做的,那么就会大幅度摊平这个美团骑手人均年收入。

按照美图去年7月份曾经发布的《2020上半年骑手就业报告》,去年上半年有295万骑手,其中月收入超过4000的占了一半。

美团被立过案吗,美团涉嫌垄断行为被立案调查,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很高兴?

我们按照中位数计算,美团骑手的平均月收入大概就是4000元左右,这个在一线城市比较低,但在二三线城市里,还算可以。

然而,我们需要注意一个问题。

那就是从上面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些骑手很多都做不会太久,也就是这份工作的稳定性并不强,很多人是只做了1-2个月就不做了,这才会导致骑手平均月收入4000,但实际总的所有骑手人均年收入才1万。

那么为什么骑手做不久?

这个答案是很显而易见的,网络上关于外卖平台如何压榨骑手的新闻和讨论也是比比皆是,这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现象。

也就是在外卖平台收纳了大量的就业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这就跟几年前富士康工厂的流水线工人一样,虽然带来了大量就业,但是流水线工人长期重复枯燥乏味的工作,所带来的巨大的压力,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

对于外卖平台,同样也存在这样“得与失”。

除了针对骑手的问题之外,外卖平台对消费者的这种不友好行为,也是越来越多。

首先大家应该是自己有发现,现在外卖是越来越贵了。

这个最直观体现在美团财报里披露的平均单笔交易金额,近年来是水涨船高。

美团被立过案吗,美团涉嫌垄断行为被立案调查,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很高兴?

当然了,这个单笔交易金额,不一定就是外卖整体变贵了,也可以被解读为消费者集体单笔“买多了”。

但我就想问一下,像去年疫情肆虐,大家整体经济压力增大的情况下,难道我们每顿吃的东西,可以从一块肉变成两块肉吗?

这很明显并不科学,而且人的食量跟喜好是固定的,特别是这种统计了超过6亿人的超级大数据,很难因为个体一时喜好变化而波动,比如你心血来潮就想着今天晚饭吃好一些,多点一些,但不至于6亿人都出现这样的心血来潮。

所以,在平台不擅自提高价格的情况下,理论上平均单笔交易金额,应该不至于出现这么大的波动。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单笔交易金额的持续上涨,是很显然建立在外卖平台“提高客品单价”的基础上。

除此之外,最近被媒体不断曝光的这种“大数据杀熟”现象,很显然都是对消费者非常不友好的垄断行为。

这都是这些大型互联网平台,在形成垄断优势后,马上撕开初期烧钱补贴给消费者带来的良好印象,最终消费者其实跟商家一样,在尝尽了初期补贴的甜头后,最后却要因为平台的垄断而买单。

这很显然是不行的,需要有人来保护消费者、商家、还有骑手们的利益。

想要指望已经上市,只会为股东负责拼命赚取压榨利润的企业自觉去维护消费者、商家、骑手们的利益,很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只能依靠监管层面的强制反垄断,来约束这些越来越庞大的大型互联网平台。

当前很显然存在这样的问题,那就是一边是商家为高佣金喊苦,骑手们为各种不公平算法、罚款、压榨喊苦,消费者们为不断提高的外卖价格喊苦。

各方都在喊苦,那么很显然有问题就是去年净利润翻倍躺着赚钱的外卖平台。

美团确实做错了。

有错就该罚。

阿里巴巴的盒马生鲜被立案调查,对此你怎么看?

11月19日,静安区市场监管局表示已经对盒马生鲜“标签门”进行立案调查,并对盒马所有的产品标签进行检查,同时要求当事人对所有库存产品进行自查。进一步规范其经营行为,同时举一反三,加强对各超市卖场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站在消费者角度来看这是一件拍手叫好的事情毕竟食品方面,但是店铺里面只有这一种是违规不符合的事情吗,店铺里面其他产品是否也有类似的不合格,值得大众思考。(针对上述事件也不排除营销成分在内,这个几率很小)之前就出现过类似于这样的情况 好像是鲜榨果汁,果汁的原材料都是残次品,果农处理掉的残次果,针对以上种种可以看的出来 盒马生鲜虽然马云亲自站台宣传,但是河马里面的事情还很多,至少产品质量管控方面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上层领导不知情这点很值得考虑(利益冲突)?而且河马主推的就是生鲜产品(现在只是曝光了部分产品 这些产品是能看到的)看不到的产品谁能监控到,谁能来监管海鲜产品不同的产地差价相当大,在整个中国至少绝多数是分辨不出来的(这里的利润欺骗客户成分)归根结底河马现在里面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改进 个人观点勿喷

业委会成员如果不廉洁奉公,以权谋私,由哪个部门来监督和查处?

这就是个难题。

业委会的监督监管问题,如同其组建成立问题一样,在各地都是难题。

业委会本身是个自治组织,还是“监督组织”,又是个“执行组织”,集多个职能于一身,但其自身却往往不受监督,不受监管,因此往往容易跑偏。

从上位法来看,业委会这个组织,应该接受小区所在地辖区街道办及社区居委会的指导和监督;但实践来看,这种“指导和监督”,更多情况下,是在接到其他业主的投诉后,介入协调处理而已。尤其是居委会这个部门,它也仅是个自治组织,如果直接插手介入,往往会被质疑干涉小区事务。

按住建部《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第五十九条来看,当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违反法律法规的,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其决定,并通告全体业主

至于你说的,“业委会成员如果不廉洁奉公,以权谋私,”等等,这些事情最好要有“实证”,再向当地行政部门反映,要求监督查处,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等等。

而由于各地具体分管这类业务的行政部门并不一致,有的是归“住建部门”,也有的是归“城管部门”,等等,你最好看看你当地的具体条例规定。

网传盒马鲜生被发现更换日期立案调查,这是怎么了?对此你怎么看?

21日早晨,盒马鲜生的创始人、CEO侯毅在微博发布致歉信,表示“此次标签事件,盒马上海区总经理负有管理责任,今天就地免职。”,并表示“今天起,任何人做出有违客户第一的行为,我们将执行最严厉处罚,绝不手软。”

不是网传,是真实的事件。之所以会成为具有冲击力的事件,是因为盒马鲜生,是新零售行业的标杆,无论是从店面形象,还是从经营理念,都在很多传统零售从业者心目中是神一样的存在,很多人,不辞辛苦,千里迢迢,奔赴各地的店铺,膜拜,学习。

作为零售行业的一员,我也是对盒马鲜生有着好感。多次在自己的自媒体中发布过很多盒马的图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欣赏他在当下零售企业千篇一律,故步自封的形势下,敢于创新,打破原有的惯性思维,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线上线下融合,开创出了一片新天地。

无论是什么样的零售,本质上都是一种零售的形式,注重商品,注重服务,才会走的更远!在大家一致看好盒马发展的同时,出现这样低级的失误,所以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继续看好盒马的发展,希望盒马在今后的发展中,不忘零售本质,不忘零售初心,在巩固好基础工作的同时,依旧不断创新,继续引领新零售的发展。

辛巴因为假燕窝事件被立案调查,会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直播带货早该整治,辛巴被立案调查绝对是罪有应得。

实在搞不懂怎么会有大量的人去买辛巴带的货,无论是阿里、京东或是其他电商,有谁没有辛巴实力强?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辛巴这样的头部主播背靠着大量粉丝,作为流量主播,应该回报粉丝,而不是将粉丝当傻瓜的欺骗。

辛巴卖假燕窝的行为是欺骗消费者,对于这样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是时候整治了,对于直播行业的野蛮生长应该予以规范,最好取缔这样以盈利性为目的的商业带货行为,转而支持三农产品卖货。

对辛巴的立案调查将给整个直播带货行业带来变革,让卖假货,伪劣产品的主播负法律责任,这是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之举。

坚决支持将辛巴这样卖假货,坑骗消费者的主播绳之以法。也是对其他主播带货的一次警告,有利于直播带货行业的规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