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领导马上离任,新领导马上到任,聪明的人往往只会做一点,那就是:
以不变应万变。
为啥这么说呢?最简单的一个理由就是,铁打的单位流水的领导,平时工作中你可以跟着领导的节奏走,毕竟上下级的关系摆在那里,但是你工作上班,究竟是为了自己为了单位,还是说单纯只是为了领导?我相信很少有人单纯是为了领导而工作吧?!
既然你工作终归是为了自己为了单位,那么老领导走了,新领导来了,跟你有多大关系呢?说没关系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说关系有很大,肯定也谈不上。
因为不管是新领导还是老领导,在领导看来,本质上你只不过是下属而已,顶多只不过是关系比较深厚的上下级同事而已,要知道职场中能和领导打成一片,成为铁杆朋友的人,应该是极少的。
不过,虽然聪明的人知道以“不变应万变”,但是这里所说的“不变”,并非是你啥都不做,什么都不用去想,那样你必然又跟不上新领导的节奏,甚至还会有被淘汰的危险。
所以,聪明的人他会在大体上“以不变应万变”,但是他还是会采取一些具体的举措:
1、老领导离任了,大家相处那么久,肯定还是会有感情的,所以该请老领导吃个饭啥的,也不要太吝惜,或者找时间陪老领导聊聊天安慰一下,也是人之常情,尤其不要给老领导一种“人走茶凉”的落寞感,这是人性层面的东西,无关工作更无关职场站队。
2、新领导马上到任,聪明的人不会立马换一副姿态去吹捧,也不会像一潭死水一样无动于衷,至少他会去观察,比如观察新领导对于工作的要求,新领导的工作风格等等,因为这涉及到今后你自己的工作怎么开展的问题,也容不得半点马虎,但前提是你一定要稳,不能操之过急。
总之,对于任何职场人来说,老领导离任,新领导到任,人来人往,其实都是大的趋势和规律,没必要伤感,也不要太过于担心,凡事有变化,其实未必就是坏事情,所以不如平常心看待,做自己该做的,说自己该说的,就行了。
小白一个,我每次逢跌就补仓,逢涨就不动,这样的投基方法可行吗?
你这个想法我有过也做过,但后面发现实操意义并不大,真心不如定投。
比如在上涨行情中,红多绿少,你是很难等到一个补仓的机会的,好不容易等到了,你会发现这个点位还是比之前点位要高。
同样的,在下跌的行情中,绿多红少,你是不缺补仓的机会,但你会发现不管怎么补,你都是买贵了。花这样多心思,还不如定投省心。
假如有50万想投资基金,哪位老师给指点一下投资策略谢谢?
50万可买5只基金,易方达科创50,天弘中证500指数增强 ,华夏芯片半导体etf,新华鑫新能源混合,工银医疗保健混合。
每只先建仓2万,再慢慢定投到8万,期间逢大跌5点手动加仓1万,买到8万停止操作,留10万做机动资金,应付极端情况。
每只鸡收益达到30个点清仓一半,50个点全部清仓。再重头开始。
希望可以帮到您
在基金或股票投资策略中,有”定投策略”方法,有多少人真的理解”定投”两字?
定投是基金或股票投资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但是很少人能够真正理解并执行定投策略。
早在70年以前,价值投资的鼻祖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提出了普通投资者投资股票最简单,而且一定能成功的方法:定投,定时定量的购买股票,比如每个月或每周买一定数额的股票。
定投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牛市赚钱及时止盈,熊市累计投入等待牛市进行卖出赚钱即可,著名的定投笑脸曲线。
定投这么神奇,那么为什么很少有人坚持定投赚钱呢?
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基金定投门槛较低,比较容易,很多实现盈利的。我们主要分析一个股票定投的问题。
其实定投是需要长期耐心坚守,有时需要长达几年才有明显的收益,这个收益率可能还并不高,只有几个点。这个可能远没有短期来一次追涨杀跌刺激,盈利多!
还有定投需要及时止盈,每次股市的上涨期间,大把赚钱的时候要卖出止盈,这个逆人性操作,很难执行。我见过一个指数ETF的定投案例,从2017年开始定投,一直坚持到现在四年了,年华收益率只有一两个点。其中17年、18年、19年、20年几次股市短期峰值时都没有及时止盈,造成了收益率并不高!如果及时止盈,四年至少能获得30-50%的收益!
我们来看一下工商银行,如果从上市之初,每年都开始定投,每年分红累计再投入,十几年来收益率年化大概5.6%。这个只能比国债收益率略好一点吧。
买基金是买一个好还是经常换好?
基金肯定不能只买一个,要懂得分散投资,不会存在一只基金可以赶上所有上涨趋势,为你不停的赚钱。同时基金需要更换,基金盈利能力存在轮动定律,但也不能太频繁,我们不能一看到基金下跌就想换基金,一看到基金上涨就买入。
基金不能只买一只,要懂得分散投资
基金那么多,基本没有一只基金可以捕捉每次上涨趋势,这是因为每次上涨的主题和行业都不同,没有一只基金可以快速而准确的调仓,赶上短期或者长期上涨趋势,即便是灵活配置类的基金也做不到,更不用说指数基金和其他有特定投资限制的基金了。
所以,要多持有几只基金,而持有多少只基金合适呢?
这个就要看个人投资风格了,如果追求稳定收益,那就一只债券,1-2只宽基指数(推荐沪深300,基本面基金),一只行业或者主题指数基金(推荐消费,医药,银行)
如果想追求高收益,那就混合基金和股票型基金为主,4-5只就可以了。
基金太多了,精力有限无法很好地管理,同时容易吃大锅饭,有涨有跌,然后你的收益就是0了。
基金需要更换
基金是需要更换的,因为基金有“冠军魔咒”,基金很明显的轮动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 市场行情变化,主题或者行业自身存在轮动现象,比如周期性行业自身有经济周期,又比如前一段时间大火的稀土和军工,现在是默默无闻,而最近银行则表现良好。
- 政策影响,政府和政策会对经济走向产生一定影响,降息会引起基金上涨,定向扶持稳定房价则让房地产相关基金原地不动。
- 价值和价格长期保持一致,当基金短期内涨幅过大时,大概率意味着投资的股票价格涨幅超过了价值增长,那么后期价格一定会回落,与价值保持一致,结果就是今年冠军基金,明年大概率表现一般般。
这种公认的轮动现象,大家可以自己去搜一下每年基金收益排名,绝对没有重复的。
除了这种轮动现象外,我们更换基金的原因也包括,基金经理人变化、业绩表现不良(低于同类,而非单纯的下跌)等。
所以,基金是要更换的,更换周期并不固定,要看自己持有基金类型和近期表现来定。比如下面这只基金,只要业绩没啥大变化,就可以长期持有不用更换。
又比如这只基金,波动很大,那即便是定投,也应该适当控制持有时间区段,不能10都不变,那平均收益肯定不会高。
一般情况下,持有基金1年以上就该考虑一下要不要继续持有了,而定投基金也应该2-3年考虑要不要换基金了。
更换基金不能太频繁
基金更换不能太频繁,因为好基金是百里挑一的,没那么好找,当我们找到一只好基金时,就应该选择相信它,短期的波动没什么(其他基金也在波动),我们要看长期趋势和收益,比如消费行业的基金,纵观10年平均涨幅,它最大,其次是医药。
同时,频繁换基金非常消耗精力,而且换得越多越容易失误,基金赚钱投资者不赚钱的情况每年都有(今年基金收益100%,而基民收益30%的都算厉害的了),这基本都是由投资者错误的判断和操作导致的。
最后,频繁操作的手续费不容小觑,这会降低我们的实际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