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傲最近上市了一款便携式解码耳放:K3。这款解码耳放体积小巧,根据耳机不同可以适配低/高两种增益档位,同时支持USB Audio免驱模式和有驱高性能模式,高性能模式下最高提供PCM384k/DSD256解码。
与传统解码耳放不同的是,飞傲K3在供电上设置了OVP-过压保护和双重滤波电路,不仅保证了电源的稳定供电,同时还能有效的避免电源串扰导致电磁干扰引起的杂音和底噪,带来最大程度的还原原音。
电脑HiFi不是梦 飞傲K3便携解码耳放评测
飞傲K3搭载Xmos USB接收芯片,支持PCM384k/32bit解码以及原生DSD256;搭载双晶振时钟管理系统,确保每一种采样都能实现准确的运算处理。K3的解码芯片采用独立高性能的AK4452,具有32位VELVET SOUND①级音质,全差分音频输出。模拟音频的处理和放大采用了LPF/电压放大和电流驱动电路的前后两级专业音频架构。
飞傲K3运放部分选用了OPA926驱动芯片,LPF低通滤波部分采用了Ti专业音频运放OPA1612,用以保证运放组合能够输出低失真、低噪声、高解析的声音。此外它还自带平衡增压功能,16Ω的阻抗下平衡输出能够达到320mW。
①VELVET SOUND是AKM下一代音频设备和“新架构和核心技术”的“声音理念”的品牌概念。
体积小巧 功能丰富
作为一款便携解码耳放,飞傲K3绝对对得起这“便携”二字。K3的商品毛重仅有155g,体积也就一包烟的3/4大小,无论是放在桌子上还是外出放入包内,都能够轻松加愉悦。
飞傲K3便携数字解码耳放
飞傲K3便携数字解码耳放
飞傲K3正面为2.5平衡输出*1、3.5mm单端输出*1、一个电平调节拨钮、一个BASS增益拨钮以及音量控制旋钮。背面为Type-C输入*1、同轴输出*1、光纤输出*1、Line OUT输出以及USB AUDIO模式切换拨钮。
K3正面
K3背面
在音量旋钮的下方,飞傲K3搭载了隐藏式RGB灯光,灯光分四色,当输入48K及以下音源时蓝灯量,当输入48K以上音源时黄灯量,当输入DSD音源时绿灯亮,未识别电脑USB时红灯亮。功能方面我们就先介绍到这,喜欢的朋友可以戳下方链接去京东商城深入了解,接下来我们进入听感评测环节。
较为硬核的声音风格
本次评测中,笔者使用的耳机是飞傲自家的刚上市不久的飞傲FA7耳机,这款耳机三频均衡、解析强大且价格不贵,极具性价比,是我们认为十分适合搭配飞傲K3解码耳放使用的耳机。
飞傲FA7耳机
这款解码耳放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推力大、声底非常的稳,三频非常健康。在很多解码耳放都会出现的底噪、电流声问题上,这款产品可以说绝对值非常低,正常听音声压下根本感受不到噪声,这大概是得益于这款产品双重滤波与区分供电带来的好处。
>正在听 滨崎步-End roll<
在流行女声表现上,这款便携耳放的高频表现十分出色,声线光润细腻,不刺耳且给人鳞次栉比的感觉,华丽而尊贵。K3的低频量感很大,偏硬且素质很高,跟很多追求量感华而不实的播放器、解码耳放等产品走的完全不是一个路数,保真度极高。人声分离度高,但女声的有些偏冷,听摇滚、电子类的女声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但在柔缓的女声表现上一般。
>正在听 Rammstein - Asche zu Asche<
在摇滚男声表现上,这款解码耳放拥有强大的低频输出能力,尤其是打开BASS增益档位后,它的低频简直就是每弦BASS声都能产生强烈的环绕氛围感,在摇滚、电音的表现上可以说是拥有极致般的表现。在男声上,它的BASS增益也能提升男声的清晰度以及饱满度,让人声更加真实震撼,可以说在千元价位中都难找能够匹敌的对手。
飞傲K3便携解码耳放最终评分
写在最后:
说实在话,飞傲K3的声音表现非常出乎笔者的意料,无论在整体素质还是声音解析度上,它都能达到千元级以上的声音表现。且这款便携耳放在电源净化的方面做得非常极致,很多解码耳放都会出现底噪、杂音问题,而这款解码耳放从头至尾笔者多次调节音量、BASS增益,却没有一次出现杂音、底噪的问题。
4000元左右的耳放和耳机,有什么好的推荐?
解锁降噪耳机新玩法: 索尼WH-1000XM3
京东参考价:2899
还记得索尼第一代1000X系列无线头戴式降噪耳机吗?那是在2017年美国CES展,索尼正式推出了该系列主动降噪耳机产品,可当时又谁曾预料,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索尼就在降噪耳机市场与Bose、Beats等大牌分庭抗礼,且在音质、续航等方面有着更优异的表现。这款代表了索尼顶尖技术的产品,就是索尼1000X系列全新一代无线头戴式降噪耳机——WH-1000XM3。
关键参数方面,1000XM3使用了自家研发的HD降噪处理器QN1,支持自适应调节的降噪等级,交通工具、人声等日常环境噪声大幅降低;支持高效快充,充电10分钟可使用5小时,轻松满足长途差旅使用;LDAC高解析蓝牙编解码技术夹持,无线欣赏高保真音质;多向手势触控操作(点、按、划),一根手指轻松搞定,一个耳机解锁多种玩法。
民用发烧级便携耳机:拜雅DT240 PRO
京东参考价:999
在国内众多发烧友的眼中,拜雅(原拜亚动力)耳机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T1 MKII、T5P、DT1770 PRO、DT1990 PRO等大耳旗舰,当然还有神一样存在的入耳旗舰榭兰图。而对于民用消费级市场来说,拜雅也充分考虑到了这部分用户的需求,于是乎一款备受欢迎的发烧级头戴式耳机DT240 PRO就这样诞生了。
轻量化+可折叠的设计让佩戴舒适无感,便于外出携带和收纳,全包耳式设计,能够最大化保证隔离外部噪音对音质的影响。无可挑剔的音质当然是这款耳机的最大特点,低阻抗高灵敏度,便携播放器、手机亦可轻松驱动。
无线HiFi之代表作:松下RP-HD605N
京东参考价:1698
松下近两年在国内耳机市场的动作并不是太频繁,不过正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待时机成熟,一出手必将有大动作。2018年,松下推出了旗舰级头戴式无线HiFi耳机RP-HD605N。耳机同时支持3档可调的主动降噪功能,综合产品力不输索尼、Bose、Beats等大牌旗舰耳机。
作为无线HiFi的代表作,松下RP-HD605N几乎支持当下所有主流蓝牙高解析音频格式,包括:AAC、apt-X,apt-X HD、LDAC等。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这款耳机将满足你对发烧音质和降噪功能的双重需求,无愧旗舰称号。
全球首款无线充电头戴式降噪耳机:惠威AW-85
京东参考价:1699
在中国市场打拼了28年的国产声学品牌惠威,在国人的心中地位已经根深蒂固,尤其是在家用音响市场,惠威这些年来一直牢牢占据着一部分市场份额,在产品上也不断推陈出新。2018年,惠威推出了全球首款采用磁吸式无线充电技术的头戴式降噪耳机——AW-85,这款旗舰级产品的诞生也宣告了惠威正式进军耳机市场。
AW-85拥有出色的降噪性能和卓越的音质表现,1699元的售价更是让其成为少有的性价比之选。耳机的主动降噪采用数字复合反馈式设计,可获得从20Hz-1000Hz最高-32dB,平均-25dB的降噪幅度。耳机内设置多种传感器,可根据用户的佩戴状态,自动进行各种控制和手势操作。耳机搭配高性能声学扬声器,具备高瞬态低失真特性,亦可输出强劲的低频与均衡的全频响应。
有线升级为无线的经典案例: 1MORE三单元圈铁蓝牙耳机
京东参考价:799
国产耳机新贵1MORE(万魔)虽然刚成立五年时间,就已经在国内外消费类耳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现在已经成为广受年轻人认可的时尚耳机品牌。在蓝牙耳机逐渐成为主流的今天,1MORE采取了顺应市场需求的策略——将旗舰有线耳机升级为无线HiFi耳机,可谓是明智之举。1MORE三单元圈铁蓝牙耳机就是一款非常有代表性的产品。
相比于有线款,1MORE三单元圈铁蓝牙耳机为用户带来了更自由的音乐聆听体验以及更时尚的搭配方式。音质方面,耳机支持LDAC高解析蓝牙音频技术,亦可在蓝牙状态下欣赏Hi-Res音质。智能方面,耳机搭载腾讯叮当AI助手,可一键启动语音功能,799元的售价令其极具性价比。
CES ASIA 2018最佳音频产品奖:小鸟音响TRACK+
京东参考价:1498
来自北欧丹麦的音响品牌小鸟音响(Libratone),名字听起来就很文艺,旗下的家用无线音响、耳机产品也都非常具有设计感,备受文艺青年的青睐。正如2018年推出的这款无线新品——Track+智能降噪耳机,简约的外观,采用轻量化设计,仅重28克,配合人体工学的耳塞构造,能够提供长时间舒适轻盈的佩戴感受。
在降噪方面,TRACK+采用自适应的可调节主动降噪技术,能够根据用户所处环境自动调整降噪等级,免去了手动操作步骤,体验出色。耳机在续航和音质方面也拥有出众的表现,支持蓝牙apt-X高解析编码,是同系列无线降噪耳机中表现优异的产品。TRACK+也获得了CES ASIA 2018最佳音频产品奖。
音乐爱好者的贴身伴侣:JBL FREE
京东参考价:1499
哈曼旗下高保真至潮品牌JBL,于2018年初推出了首款采用分离式腔体设计的真无线耳机——JBL FREE。顾名思义,FREE一词代表了自由无束,意味着耳机彻底摆脱了线缆的束缚,当然还有标志性的JBL音质。上市后的JBL FREE也成为了很多用户通话、音乐和运动的贴身伴侣。
耳机采用轻量化设计,重量仅99克,人体工学的设计让佩戴舒适牢固。IPX5防水防汗设计,可以说是运动人士的标配。续航方面,耳机自身可使用4小时,充电盒可为耳机提供额外20小时的电量补给,拥有长达24小时的使用时间。耳机内置降噪麦克风,支持一键免提通话。
纯正的摇滚之声: Marshall Major Ⅲ BT
京东参考价:1299
对于喜欢摇滚乐的朋友来说,Marshall这个品牌一定不陌生,旗下的乐器音响是无数摇滚巨星的御用设备。当然,Marshall在大众消费类市场近年来也可谓是异军突起,不管是音箱还是耳机都做得有声有色。最畅销的Major系列第三代无线耳机新品Major Ⅲ BT,就是一款不容错过的摇滚经典耳机。它的与众不同,正是源自这个品牌独一无二的精神理念。
荔枝皮耳罩、黄铜按钮、金属支架,每一处都彰显着复古和摇滚经典范儿,这让它与市面上其他耳机明显区分开来,戴上它出街辨识度极高。当然,最摇滚的还是要属这款耳机的音质了,摇滚的基因已经深深扎根到这个品牌的产品中。如果你想体验纯正的摇滚之声,同时又不想花太多的钱,那么这款耳机就是你的不二之选。
专业级IPX7防水,100h+续航:mifo O5
京东参考价:499
mifo作为运动耳机品牌,近年来一直活跃在运动圈,参与了不少马拉松赛事,很多运动员对mifo运动耳机的体验也非常认可。2018年,mifo推出了一款专为运动人士设计的真无线耳机O5,产品在佩戴舒适度、牢固度、音质、防水性和续航能力等方面都表现优秀,是一款表现非常全面的真无线耳机。
目前市面上很多真无线耳机的一大问题是,左右两只耳机连接不稳定(蓝牙传输距离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mifo O5采用最新的蓝牙5.0协议,信号强度达到20米以上,传输稳定,功耗低,正常使用不会卡顿。同时,耳机还支持IPX7级防水,运动时能够轻松抵御雨水和汗水的侵蚀。
耳朵上的翻译大师: 莫比斯智能翻译耳机
京东参考价:1449
你可曾想象过,只用一款小巧的无线耳机就可以和世界各国使用不同语言的人轻松交流?谷歌的Pixel Buds智能耳机率先实现了这个梦想,且支持多达40种语言,但它在体验上还不够完美,而紧随其后的莫比斯智能翻译耳机,则让这个梦想得以圆满实现。莫比斯是科大讯飞与国内正版数字内容聚合平台咪咕联合推出的一款智能耳机。
与Pixel Buds不同,莫比斯智能翻译耳机是一款真无线耳机,没有了两个耳机之间的连线,使用更加自由无束缚。耳机兼容所有主流安卓智能手机和苹果手机,亦可实现拨打电话、点播音乐、地图导航、心率监测等功能。更重要的是,耳机不需要WiFi,只需蓝牙和手机APP即可实现语音交互和实时翻译功能。对于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交流来说,谷歌Pixel Buds和莫比斯智能翻译耳机都为这一领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手机+便携解码耳放和HiFi播放器哪种更好?
首先咱们先拆解开来看,一个音乐的回放会包含:
数字信号读取——数字信号转模拟信号——模拟信号放大——耳机(耳塞)
音乐文件——DAC解码——模拟信号放大器——耳机(耳塞)
手机与电脑是将这四块中的前三块进行合成完成工作,但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先决条件,音频类电路的工作环境,简单的说就是DAC解码芯片的工作环境与模拟信号放大电路的工作环境。
手机因为体积收到限制以及供电要求,电路规模上是极可能的集成综合功能的芯片与低压芯片,来保证手机主要功能的正常使用,那么对于音频部分大多数都是够用即可,电路规模与架构也只是满足音乐回放的基本要求。
虽然曾经有过HIFI手机这么一说,但明眼人都知道,一块ESS9028K2M或者9038K2M的移动版DAC芯片根本没什么作用,数字信号转模拟信号并不是单单依靠一颗芯片就能完整的,这点有点类似移动版GPU与台机的GPU相比的道理。
另一个就是模拟放大信号了,这部分是将DAC芯片转成模拟的信号进行放大,以便驱动耳机振膜发出振动。往往这部分需要相当大的工作电压,优秀的耳放这部分工作电压基本工作在12V-24V之间,有的甚至更高,而这往往是手机那电池因体积根本无法承受的。
所以术业有专攻,音乐信号的存读取其实相对最容易,而对于数转模部分(DAC数字规模)与模拟信号放大(耳放)不仅电路规模更大,要求的工作电压也更大。所以如果将手机与解码耳放连接,其实是将手机作为存读取的作用,可以理解为带有歌曲的TF卡、CD光驱、音乐资源硬盘这样,他们把音乐数据通过USB协议传输至像MOJO、XD05、极致黑豹这类的解码耳放上,通过解码耳放自身的DAC数字解码然后在进行信号放大,相比手机无论在音乐的还原上还是驱动耳机(耳塞)都要更好。
你像XD05这款便携解码耳放拥有500mW的推力,而新版的XD05plus更是拥有1000mW的推力,这样的输出功率基本与台式耳放相当了,手机来说最多也就30几mW的输出功率,在他们面前如同小水管一样的。
因为解码耳放一体机是非常单纯的,方便用户搭配更多类型的前端,比如播放器、电脑笔记本、ipad这样的前端做音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体积上的优势,主要在数字解码与模拟放大上做足功课。你像目前千元价位上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最有代表的乂度XD-05plus,其输出功率已经达到1000mW,这个指标基本是同价位上输出功率最大的播放器的5倍之多了。
很多人一直纠结解码上的问题,其实解码是关键但不是核心,你的核心是解码耳放的输出功率能否满足耳机所需要的驱动功率。否则再好的解码在信号还原之后,进行放大的信号无法驱动耳机的单元有效振动依然无用。简单来说现在解码带来的最大优势并不是在数据整形上的提升,而是在于信噪比的优势,而推力依然是核心,与其盲目最求解码DAC的先进而不考虑耳机所需要的驱动力这样是不可取的。
打个比方,你的车载电脑用的是F1的,但是发动机依旧是普通的发动机,发动机转速最高也就2000转根本不可能带来质的飞跃,而如果将发动机换为F1的发动机,那怕是没有车载电脑,你的发动机转速也可以轻松超过8000转,这样带来的加速力是否比单纯的更新车载电脑更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