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星9A卫星变轨成功,消耗掉燃料是否影响其寿命?

中星9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颗国产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卫星于2017年6月19日00时11分(UTC+8)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发射过程中火箭三级工作异常,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 中国中星9A卫星变轨成功,消耗掉燃料是否影响其寿命?中国中星9A卫星变轨成功,消耗掉燃料是否影响其寿命?中国中星9A卫星变轨成功,消耗掉燃料是否影响其寿命?

据新闻网站消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密切配合下,通过准确实施10次轨道调整,卫星于2017年7月5日成功定点于东经101.4°赤道上空的预定轨道。目前,卫星各系统工作正常,转发器已开通,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在轨测试工作。手动为科技人员点赞!

什么是卫星变轨呢?

卫星在轨期间自主改变运行轨道的过程称为变轨。受地球引力影响,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包括空间站)运行轨道会以每天 100米左右的速度下降。这样将会影响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包括空间站)的正常工作。在轨道运行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变轨。变轨除了能规避"太空垃圾"对其的伤害外,主要是为了保证其运行的寿命。这种方法不能彻底解决太空器械的寿命问题,但也是目前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中国中星9A卫星变轨成功,消耗掉燃料是否影响其寿命?

变轨是否损耗卫星寿命

卫星携带燃料毕竟有限,喷完后就无法移动,卫星在太空也无法人工加燃料,因此燃料限制是卫星寿命的瓶颈。例如参与马航搜寻变轨的高分卫星,即高空间分辨率遥感资源一号星,2013年投入使用,预计寿命只有3-5年。

据悉变轨之后,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增大。那么势必会影响燃料的消耗。

世界上目前美国在使用航天飞机进行卫星修复方面拥有比较成熟实验技术,较早提出卫星加注燃料的想法。中国正在逐步追赶。

美国宇航局目前进行的卫星在轨燃料加注,使用了陆基远程机器人氧化剂转移测试项目中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同时也应用了基于国际空间站的机器人加油任务示范,科学家试图开发出能在空间进行燃料补给的卫星,以增强地面对在轨卫星的服务能力。在此之前,科学家进行了地面卫星燃料的转移测试,转移过程中需要与操作员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2013年1月的机器人加油任务示范,验证了通过卫星燃料阀接口为在轨卫星进行服务的可能性。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2所于2014年完成了在轨加注地面演示系统试验平台的搭建,成功进行了在轨加注接口对接、循环泵式流体传输、残液吹除、在轨加注接口分离等全过程地面演示试验。该演示试验是国内首个基于循环泵式的卫星在轨加注全过程演示验证试验,标志着该所已初步掌握了卫星在轨加注关键技术。

2017年4月 27 日19时07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标志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中星9A卫星变轨成功,消耗掉燃料是否影响其寿命?中国中星9A卫星变轨成功,消耗掉燃料是否影响其寿命?

突破和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填补了我国航天领域的空白,实现了空间推进领域的一次重大技术跨越,为我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扫清了能源供给上的障碍,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这一关键技术的国家。

相信不久后的将来,中国一定能将该技术普及开来,这将会大大增加我国卫星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加油吧,航天人!

中国中星9A卫星变轨成功,消耗掉燃料是否影响其寿命?

长三乙火箭发生异常,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意味着什么?

如何看待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中星9A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时,三级火箭工作异常。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的事? 中国中星9A卫星变轨成功,消耗掉燃料是否影响其寿命?

四川西昌6月19日电19日0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中星9A”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发射过程中火箭三级工作异常,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具体原因正在调查分析。目前,卫星太阳帆板和天线已展开,工况正常。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与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一起被称为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三兄弟”,它们包揽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轨道航天器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的“主力”火箭,发射次数约占中国运载火箭发射次数的三分之一,保持着很高的成功率。中国中星9A卫星变轨成功,消耗掉燃料是否影响其寿命?该火箭长56.5米,芯一、二级直径3.35米,芯三级直径3.0米,单个助推器直径2.25米,起飞重量约456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5.5吨。有消息称,可能是火箭三级姿控出现问题,导致没有能为卫星提供足够的速度和高度。目前卫星太阳帆板和天线已展开,卫星系统工况正常,各方正在采取有效措施。这颗卫星的目前还不能说是发射失败,只能说是未能成功,因为其可能在进行变轨操作后达到预定轨道。中星9A卫星原计划与中星9号直播卫星一起满足中国广播电视、数字电影、数字宽带多媒体系统及各种信息广播和娱乐广播的需求。

发射火箭两次失利,我国航天怎么了?

很荣幸能给大家说说这个问题。

在全世界被新冠疫情肆虐的情况下,中国防疫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这几天关于我国发射火箭运送卫星连续两次失败的消息,引起了我们大家的高度关注,不禁让我们开始猜想,中国航天出现了什么问题?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那是因为中国对这两次的发射情况都是以公开的态度对待。这样可见我们民众对科学探索认知更加理性以及更加包容,体现了整个国家的自信和勇敢,同时也扎实的坚定了航天步伐。中国中星9A卫星变轨成功,消耗掉燃料是否影响其寿命?

第一次发射失败。

  • 3月16日晚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组织实施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中国中星9A卫星变轨成功,消耗掉燃料是否影响其寿命?
  • 当天晚上21时34分,首次亮相执行飞行任务的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点火升空,在火箭一、二级分离后的数数秒钟,隐约见到有异常火光冒出。到了晚上23时12分,新华社发布消息宣告此次失败,正在进行故障调查分析。
  • 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是基于长征七号研制的新一代中型高轨三级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沿用长江七号的助推器、一级与二级。但其第三级继承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三子级,从而达到7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
  • 根据这样的运力水平,该火箭将成为未来中国运载卫星火箭领域的绝对主力,预计未来中国航天发射超过80%的任务都将有它来完成。

第二次发射失败。

  • 4月9日19时46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枚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射负责将印尼国家的商业通信卫星送到预定轨道,火箭一、二级飞行状态正常,但是三级火箭工作发生异常,火箭三级及卫星残骸随后坠毁。官方宣布卫星发射已经失利,正在展开故障排查及善后处理工作。中国中星9A卫星变轨成功,消耗掉燃料是否影响其寿命?

  • 此次使用的是我们相当成熟的长征三号乙,于1996年2月15日首次飞行发射卫星失败,历时一年半后,在1997年8月则成功发射了菲律宾马部海卫星。在服役的20多年的历史中,除了首飞失败,就是这一次的发射失利了。从表面来看,火箭的一、二级飞行正常,三级工作异常,故障发生在三级。

两次发射失利对我们的影响?

  • 第一次长征七号甲的发射失利是首次飞行,本来风险就高,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我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预案。应该没有太多的飞行计划,造成的损失也是预估的,并未对我国今年的航天计划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能让我们找到失败的原因以及技术上的突破点。

  • 第二次发射失利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次发射使用的是我们成熟的火箭,这也是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它今年必定有详细的飞行计划,虽然有飞行失利预案,但是它的失利造成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还会打乱今年的整个航天飞行计划。是我们无法预料到的失利。相信我们的科学家门能尽快找出失利原因,弥补不必要的损失。中国中星9A卫星变轨成功,消耗掉燃料是否影响其寿命?

总结

通过这两次的发射失利,也给我国航天的科技工作者敲响了警钟,激励我们更强的斗志与信心,也无法阻中国航天技术进步的步伐。同时也祝愿我们祖国的火箭技术可靠性再上一个台阶,把坏事变成好事。你们有什么想法呢?在下方说一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