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最惹人眼球的可能就是,渤海银行28亿存款被莫名质押,到底是谁动了储户的存款,究竟是谁在捣鬼?
事情是这样的:一家名为济民可信的医药企业,声称自己在渤海银行的28亿存款,在不知情的情况被银行用作质押物,为另一家企业提供了贷款担保。
这说起来就是一个笑话啊。28亿存款不是一个小数,就是小额存款,怎么可能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让别人拿去质押呢?这么大一笔存款怎么可能被别的企业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质押呢?真是奇怪了。现在这件事的核心疑点在于,济民可信集团的存款在渤海银行被质押过程中,是否有完备的相关手续材料,这些材料是否真实?材料究竟是由谁提供的?银行方面是不是按银监会的以及各项规定严格审核和核验的?
现在假设一下,这件事可能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情况、渤海银行出现内鬼,将济民可信在渤海银行28亿存款偷偷质押给一家名叫华业石化的企业;
第二情况、济民可信掌握财务的管理人员可能将自己的资料出卖了;
第三种情况、渤海银行内部管理可能出现问题,质押程序不符合规矩,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有空子可钻。
需要说明的是,这三种情况只是猜测,具体情况还要等待警方的进一步的调查和侦破。
据官媒报道,目前这一案件还在警方调查阶段,我们拭目以待。
如济民可信调查报告是真的,渤海银行会全部赔钱给济民可信吗?
如果济民可信真的无辜,那么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渤海银行必须全额赔款。企业到银行存款,双方形成合同关系,银行有受托保管存款的义务。如果出现存款丢失且责任在银行方,那毫无疑问银行需要赔偿。银行赔偿完之后,再去通过法律手段找侵吞存款的嫌疑人赔偿。此类案例之前早有判例,没有什么可争议的。
但是说实话,我不相信企业是完全无辜的。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存款人异地存款就很可疑。其次,如果渤海银行没有抓到企业把柄,不会如此大方直接报案。
这个案子撲朔迷離,现在下结论太早,还得等警方调查结果。
我是空谷财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渤海银行存款质押事件,最终会由谁买单?
渤海银行存款质押事件,最终会由谁买单?
这家的问题相当严重。
首先,为什么会帮助华业石化造假质押,这可是非常严重的违规问题。而且,在问题发生后,渤海银行的回应十分可笑,还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银行肯定是责任人,是跑不掉的。一旦出现损失,银行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其二,华业石化是造假专业户,不仅萝卜章等问题可能存在,还可能是银行工作人员协同造假。因此,需要经过深入调查才能发现问题。如果华业石化不能偿还到期债务,除了起诉华业石化,由华业石化赔偿外,渤海银行也要承担责任。
第三,因为此项造假行为造成其他企业损失的,还要依法赔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已经无法避免了,到时候,渤海银行和华业石化都要赔偿损失。
第四,如果央企中石油向公安部门报案,公安部门经过调查,发现华业石化确实假冒中石油,就要查营业执照、公章、合同等,就有可能出现合同诈骗、注册造假等问题,要追究刑事责任。到时候,企业就有可能出现严重问题。那么,渤海银行当仁不让要帮其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