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用硅纯度,如何看待格芯推出300mm硅锗晶圆工艺技术?

2018年11月29日,格芯宣布其先进的硅锗(SiGe)产品9HP目前可用于其300mm晶圆制造平台的原型设计。这表明300mm生产线将形成规模优势,进而促进数据中心和高速有线/无线应用的强劲增长。

说到晶圆这个话题,是非常专业了的,那么晶圆是什么呢?这里先放一下,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年早些时候中兴通信事件,大家还记忆犹新:美国特朗普政府通过政府法令,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国中兴通信公司提供芯片和服务,而芯片制造业本身就是我国的弱项,目前全球最大的芯片生产商是三星公司,从2017年,三星首次超过Intel成为第一大芯片生产商。而制造加工芯片,最大的厂商是台湾积体电子有限公司(台积电)。芯片又是什么呢?简单的说芯片是一种广义的称呼方法,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一种“时尚”名称,例如我们手机中的处理器、计算机中的CPU、存储器这些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就称为芯片。中兴通信生产通信设备上游公司提供的芯片的基础上实现的。从这一点看来,我国由于历史原因,电子工业起步晚、技术薄弱,从设计、制造芯片都是落后的,那么要制造芯片就不得不提到“晶圆”。晶圆制造是生产芯片的一个环节,按半导体制造流程,可分为硅片制造、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三个环节,晶圆制造设备占比最高。设备中的70%以上是晶圆的制造设备,简单的说芯片的制造过程:首先是需要从地球上含量众多分布最多最广的沙子中,提炼出硅,制造出硅柱(也称硅棒)然后把硅棒切割成一片一片的硅片经过打磨抛光后,每一片就叫做“晶圆”,在每一片晶圆上加工出很多独立的功能相同的单元来,然后把每个单元切割下来,进行封装或后封装,这样就的到我集成电路,也就是大家称呼的“芯片”。晶圆制造设备中,光刻机、刻蚀机和薄膜沉积设备为核心设备,分别占晶圆制造环节的约30%、25%和25%。而要保证芯片了质量和数量,就要发展面积,面积越大,效率越高,例如题目中所说的300mm晶圆,就是指的12英寸晶圆,晶圆越大,每一片上能制造出的芯片数量就多,损耗就小,在2017年之前,芯片工艺一直是Intel领先,从Intel公司于1968年成立以来,到2018年50年时间,Intel从2英寸晶圆到1972年的3英寸晶圆到1976年4英寸晶圆、1983年6英寸晶圆、1993年8英寸晶圆,一直到今天的12英寸晶圆,一直在不断进步。所以晶圆制造是半导体中的关键技术。全球范围内,到2016年底,总共有98家能量产12英寸晶圆的厂家,而200mm(8英寸)的晶圆目前也属于主流,当要制作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例如计算机的CPU,那么300mm晶圆将比200mm晶圆获得跟高的效益。传统晶圆采用硅材料制造,而我们知道,通常半导体器件制造有硅和锗两种材料,硅稳定性高,但硅半导体门槛电压和导通压降都比锗半导体高,而锗半导体由于稳定性问题,在采用上不及硅材料,大面积锗晶圆的问世,将会给芯片带来低电压,低功耗,高速度的好处,而位于美国圣克拉拉的格芯(笔者曾参观过这家公司)推出了300mm晶圆,意味着将来的芯片将会功耗更低、速度更快。下图一是Intel公司的12英寸晶圆样品。图二是用于生产Intel I7处理器的12英寸晶圆,图三是12英寸硅棒。图片都由笔者在美国Intel公司拍摄。

芯片用硅纯度,如何看待格芯推出300mm硅锗晶圆工艺技术?

芯片用硅纯度,如何看待格芯推出300mm硅锗晶圆工艺技术?

芯片用硅纯度,如何看待格芯推出300mm硅锗晶圆工艺技术?

芯片用硅纯度,如何看待格芯推出300mm硅锗晶圆工艺技术?

各地都在加码芯片产业,三五年投产后会不会产能过剩?

个人意见而已,但我确实是这么想的!

别看现在貌似各地都在加码芯片产业,但三五年以后能投产的却不会太多,同时能投产的大概都是90纳米,甚至更大尺寸的产能。因此,结果就是,真正需要的28纳米,或者更尖端的芯片制程,大概和今天一样,该缺的还是奇缺,仍旧要从台积电、三星等代工厂生产。而90纳米以上尺寸的这些芯片,大概就真有可能会爆产量了。产量一旦涨上去,自然价钱就要降下来,但问题是这些国内的产量,在良品率上又做不到太好,于是成本就降不下来。于是,成本高且售价低,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这一大批的新进产量,最后能活下来的大概就不多了,算是大浪淘沙了。

目前,能用于28纳米制造的光刻机,大概是再也没有机会进口了,或者即便能进口,数量也是远远不足。因此,无论国内现在如何加码投资,都属于“巧媳妇的无米之炊”,没有生产设备自然就无计可施了。至此,28纳米,或更先进的芯片生产,就是攥着钱也找不到设备的窘境。此时,当然也就没有什么产能过剩的可能了。

至于大尺寸的芯片制造,则是另一个光景。中国现在正在从全世界扫货二手芯片制造设备,甚至把二手芯片设备的价钱炒到了三倍的价钱。这些二手设备,基本上都是生产相对落后芯片的设备。如此,在资金的投入下,这些大尺寸的芯片制造产能想必能够迅速成型,三五年就爆产能却是大有可能。

但商品总要有个供需的说法,供货量变大,价钱自然就要下跌。中国这些新进产量,如果真是由二手设备支持起来的,那么成本必然就会比现在用新设备的外国厂商更高一些。当芯片价格因为供给侧的大量产能而下降后,成本比较高的国内这些新进芯片厂,能不能维持住利润就很难说了。至少,当售价进一步降低到亏损的时候,这些国内成本高的芯片企业原则上就会首先退出生产了。但如此一来,这些加码出来的低水平芯片产能,能不能将投资的成本赚回来呢?

至此,现在的芯片加码投资,很可能是国内需要的高端产能,想投资却投资无门。而低端产能,却是闹哄哄地一批又一批地上马。最后,高端的芯片该没有还是没有的局面,但低端芯片真能被血拼成“白菜价”。

在中国,未来2-5年,什么投资最划算?

对理性的投资来说,一般是要找价值洼地,在投资项目处于低迷的低谷期的时候,是最好的投资时机,而不是在众人疯抢中能够得到利益,那样你只能是接盘者。

从目前的国内的投资项目看,一般主要为这几类,比如说房子、股票、基金、黄金、国债、存款等,相对来说房子我估计在很长时间都很难有起色的,国家已经明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人们买房的目的是希望房价能够上涨,从而在中间获取差价收益,现在政策层面在抑制房价上涨,这个情况下预期就没了,买了房子想赚钱就成了很困难的事情,所以投资房产是不划算的。

在剩余的几项里其实大概率都相差不少,对股市来说,目前的低迷实际上是好事,未来指数走得越低,机会就相对越来越大,对中国股市来说2500点以下是价值洼地,如果沪指未来能比较接近这个位置,是未来二年到三年相对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当然,股市是一些有抗风险能力的人做的,而对那些厌恶风险者来说,银行的大额存单和国债都是不错的投资,目前的相对利率都还比较高,在消费能力不及预期的情形下,钱存在银行虽然有贬值的风险,但比较安全一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