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安排春季和秋季两场发布会?因为苹果公司的产品线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传统电脑,包括iMac和MacBook等,二是移动数字产品,包括iPhone、iPad和iPod等。产品也蛮多的,如果都挤在一场发布会,根本安排不开,所以按产品类别安排两场发布会。
那么电脑类产品为什么会安排在春季发布会?主要有两个考虑,一是苹果公司一般在每年1月举行Macworld大会,发布软件产品为硬件预热,在iPhone推出之前,Mac是主角,MacOS操作系统及配套的应用软件会在这个大会上发布。二是软件预热之后,紧接着再安排春季发布会发布Mac会受到持续关注,促进市场销售。
而秋季发布会的时间安排,则是苹果公司为圣诞节销售考虑的。美国的圣诞节像中国的春节一样,会带来一波购物狂潮。苹果在秋季发布新品,可以有近2个多月的充足时间为圣诞销售进行备货、广告宣传。
由于圣诞销售季,秋季发布会比春季发布会重要的多,成为苹果主力产品的发布舞台。iPhone出现后,替代Mac成为秋季发布会主角。
2015年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现场。
总之,苹果安排春季、秋季两场发布会,是基于产品线的考虑,而两场发布会的时间安排则是为了方便促进销售。
参考资料《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
感谢阅读!
如果喜欢回答内容请点赞、关注,谢谢!段马乐咨询,坐标上海,以专业态度原创解码企业经营成败得失,解读名企品牌传奇。
如果iPhone将4S配上A11处理器,重新发布会有人买吗?
我觉得没人买,为什么呢?
你这个问题就好比拿一个12缸的发动机,非得给它安在奥拓上面,动力是强劲了,但是奥拓的硬件跟不上啊,这样也发挥不了它12缸的作用,手机亦如此,A11装4s上面,带来的是系统流畅了,可是4s的其它硬件就摆在那里,它们无法完美配合
摄像头依旧是那个像素,屏幕分辨率依旧是那个分辨率,这些过时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现在的人,追求系统流畅的同时,也是需要这些辅助配件搭配完美使用的,不然为什么现在的手机商,研究配置,研究摄像头,研究屏幕等,因为市场需求,人在不断的进步,不同的时代对于物质的需求不同,所以说,这两者其实是两个不同年代的产物,不适合拿来当天马行空的想法
鲜花需要绿叶的衬托,不然发挥不出它最大的魅力
所以说,这其实是个异想天开的想法,现实不允许,科技也不允许
当年乔布斯在苹果产品发布会上的范儿是否至今无人超越?
在上的704个问题,只写接地气的科技内容,欢迎关注。
是,如果你看过乔布斯历届的发布会演讲,相信我,再看其它发布会会觉得索然无味,哪怕是现在的苹果发布会,库克在台上也就会说几句“Amazing!”“Awesome!”“Thank you!”,这个真不是库克业务能力不行,而是不擅长演讲。在跨时代的产品,比如说后来的Apple Watch、Airpods等,在库克嘴里也吹不出花儿来。
放眼全球科技发布会里面,能够跟乔布斯相比的也就是罗永浩老师了,但是乔布斯好歹踩中了个人电脑、媒体数字化、移动互联网三个大风口,前后打造了Macintosh、iPod、iPhone、iPad产品线。但是罗老师只是踩在了手机行业的前列腺上,最终倒在了TNT的理解万岁中。这就是罗老师演讲能力可以,但是业务能力不行。
信任自己的产品
数码产品发布会上演讲者的水平乏善可陈的最核心因素,就是作为一个企业的决策者,很多时候注重的是商业模式上的管理,而不是专注于产品方面的开发。乔布斯之所以能够在发布会上将产品的理念和设计逻辑讲得头头是道,主要是因为整个开发过程他都在全程参与,读完《乔布斯传》的朋友应该可以了解,小到螺丝钉的花纹,大到包装盒的配色,乔布斯没有一样是不插手的......
亲身参与整个产品的研发之后,才会在发布会上有足够的信心,因为产品本身就是自己的作品,是自己信任的东西。比如说在iPhone 4的发布会上,乔布斯宣布iPhone 4的外观时候,直接说了一句“你们如果谁见过这样的设计,欢迎打断我。”;在iPad 2发布会上的时候说,2011年一定是一个“抄袭iPad之年”,因为即使苹果什么都不做,其他厂商的品牌电脑还远远不如iPad 1代。这些对产品的自信,是乔布斯在发布会上能够打动听众的核心关键点。
当然了,乔布斯作为苹果的CEO,之所以有这么多时间来盯着产品研发,还是因为背后有强大的运营团队做支撑,尤其是库克,在担任COO以及两次在乔布斯身体出现异常时接任临时CEO,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实早在苹果内部,就已经知道接任乔布斯的会是库克,只不过过去他一直都在幕后工作而已。
物理攻击最为致命
如今各家厂商,尤其是手机厂商,发布会上难免相互对比一下配置参数。但是动动脑子想一想,内部的参数对比有什么用?作为一个消费者,一个跑分50万分,一个跑分55万分,到底有什么直观的差异谁知道呢?作为消费者而言,真实的体验从来都不是参数上的,而是真真实实能够看到的。这点乔布斯就做得很好,几乎只在物理层面做对比。
比如说在初代MacBook Air发布会上,乔布斯先说“There is something in the Air”,阐述苹果为啥要做这款产品,主要就是追求轻薄。紧接着乔布斯拿新款的索尼笔记本的切面图来举例子,说这已经算是全球比较轻薄的笔记本了(用索尼是因为乔布斯年轻时候是个索粉)。
紧接着乔布斯放出了MacBook Air的切面图,很明显要比索尼的笔记本薄很多。但是最关键的一招,乔布斯将MacBook Air的切面图调转过来,说到“Macbook Air最厚的地方,要比索尼笔记本电脑最薄的地方还要薄!”,这种物理上的对比攻击,对于消费者的冲击力是最大的。
比如说在iPod nano的发布会上,乔布斯让摄像将画面放大到裤兜的地方,那里有一大一小两个口袋。然后乔布斯手放进大一点的口袋里说,这个包一般都是给大家放iPod和iPod mini的,它们已经足够小了,比市面上大多数音乐播放器都要小。
此时,乔布斯突然将手指向了更小的那个口袋说“我一直在想这个口袋里会有什么东西?”,紧接着他用两根手指,从小口袋里拎出来了体积更小巧的iPod Nano......全场欢呼,掌声雷动。你跟消费者怎么量参数,也不如把产品直接从裤兜最小的口袋里面掏出来来得直接。
成为逻辑大王
发布会上面对最核心的支持者,面对来自全球各地的媒体,如何在短时间内讲清楚,并且讲好一件事情,是一门艺术。比如说我看完发布会,至今也没有搞懂小米 MIX Aipha为啥要做成那种环绕屏的设计而不是折叠屏......背后的设计逻辑究竟是什么,讲不清楚,媒体还这么帮各位厂商写软文(狗头保命)。
这一点来说,乔布斯对于产品的设计逻辑就讲得很清晰。比如说在初代iPhone的发布会上,乔布斯讲到iPhone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的时候,先是把目前主流的手机排列出来,指出他们的主要问题在于物理按键:因为按键是固定存在的,因此如果想要增加新的功能,是无法添加新的按键的,所以说iPhone需要做成触摸屏幕,需要什么按键就显示什么按键,这样就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
紧接着乔布斯说到如何与iPhone进行交互,首先就否决了触摸笔的存在,因为触摸笔很容易弄丢。同时乔布斯讲到说,我们如何来对屏幕进行操作,实际上在个人电脑时代就已经实现了,使用鼠标来点击、拖拽等动作就可以,因此对于触摸屏最好的操作媒介是手指,于是苹果做出了针对手指优化的多点触控。
因此大家未来在做演讲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上面的几点:
-
第一个是讲的东西一定要是经过自己的接手,是自己可信任的内容;
- 第二个是学会做最直接的对比,不要多说数据,直接向用户展示对比;
- 第三个是一定不要讲高大上的理念,用最简单的方式让用户理解背后的逻辑。